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坐
作者: 陆游 〔宋代〕
大风横吹斗柄折,
迅雷下击山壁裂。
放翁闭户寂不闻,
楞严卷尽灯花结。
白话文翻译:
夜里我独自坐着,狂风横扫而来,像斗柄一样倾斜折断;
雷电轰鸣,山壁被击裂。
我在家中闭门不闻外界的动静,
只见灯下的花影随着楞严经的卷起而消散。
注释:
- 斗柄: 指北斗星的“斗”字的把手,象征着方向或时辰。
- 放翁: 陆游自称“放翁”,意指他淡泊名利,闲适自得。
- 楞严: 指《楞严经》,是佛教经典之一。
- 灯花: 指灯下的花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散文家。他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常常表达对国家和民生的关切。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的沦亡与北伐的梦想,反映了深厚的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夜坐》创作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在动乱时代的无奈与孤寂。诗中通过描绘狂风暴雨的自然景象,映射出内心的沉静与思考,表现了他对世事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夜坐》是一首表现个人内心感受的诗。诗的开头以“狂风”和“雷电”描绘了夜晚的狂烈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仿佛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威力,这种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陆游在此处采用了对比手法,将外界的喧嚣与内心的宁静形成鲜明对照,表现出他对外界动荡的不以为然。
在“放翁闭户寂不闻”一句中,陆游自称放翁,表明他选择避世,淡泊名利,表现出一种对世俗的超脱;而这一闭门之举,正是作者心中向往的境界。最后一句“楞严卷尽灯花结”更是点明了诗的主题,表明在内心的安宁中,外界或许是喧嚣无比,但自己却能在心灵的灯光下,找到一份安宁与智慧。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面对外界纷扰时内心的宁静与思索,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和人生态度,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大风横吹斗柄折: 描绘了狂风的猛烈,象征着外界的动荡。
- 迅雷下击山壁裂: 雷声轰鸣,山壁被击裂,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的凶猛场景。
- 放翁闭户寂不闻: 自我封闭,选择忽视外界的喧嚣,体现内心的超然。
- 楞严卷尽灯花结: 通过佛教经典的卷起,隐喻心灵的升华与宁静,灯花的消逝象征世事的无常。
修辞手法:
- 对比: 外在的狂风雷电与内心的宁静形成对比。
- 意象: “斗柄”、“山壁”、“灯花”等意象富有象征意义,传达了作者的情感与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对外界动荡的超然态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智慧,反映了对佛教思想的认可,传达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斗柄: 象征方向和时辰,代表人生的选择。
- 雷电: 象征外界的冲击与动荡。
- 灯花: 象征内心的光明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陆游自称“放翁”,是为了表达什么? A. 自我放纵
B. 淡泊名利
C. 对世事的无知
答案: B -
诗中提到的“楞严”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风
B. 佛教经典
C. 一种植物
答案: B -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外界的喧嚣
B. 内心的宁静
C. 对自然的描写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静夜思》
- 王维的《竹里馆》
诗词对比:
陆游的《夜坐》与王维的《竹里馆》均体现了诗人面对自然时的内心感受,但陆游更加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自然的宁静与美感。两者在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陆游诗词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