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无相和尚归乡》
时间: 2025-01-23 17:17:24意思解释
送无相和尚归乡
作者: 释师范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同名同号同桑梓,同住江湖亡彼此。
有时同上孤峰巅,有时同下沧溟底。
苦同忧,乐同喜,金博金兮水洗水。
有时捩转铁面皮,心口全然不相似。
你若住兮我即行,你若行兮我即止。
白日青天轰怒雷,平地无风波浪起。
非不非,是不是,西川大随,桐城投子。
白话文翻译
同名同姓、来自同一地方,彼此在江湖中生活得如同兄弟。
有时我们一起攀登孤峰的顶端,有时又一同潜入深海的底部。
苦乐共享,忧愁与欢乐一起度过,如同金子与水相互交融。
有时虽然表面上和气,心里实际却截然不同。
你若留在这里,我便出发;你若出发,我便停下。
白天和青天轰鸣着雷声,平地上却没有风浪的起伏。
这不是非此即彼的问题,而是西川的风流,桐城的投子。
注释
- 同名同号同桑梓:指同样的名字、同样的身份和同样的故乡。
- 江湖:指道教或佛教中修行人的生活环境。
- 苦同忧,乐同喜:指共同承受痛苦与忧愁,共同分享快乐与喜悦。
- 金博金兮水洗水:比喻彼此之间的深厚情谊。
- 捩转铁面皮:表面和气,内心却可能有不同的想法。
- 白日青天轰怒雷:比喻突发的情况。
- 西川大随,桐城投子:典故指代不同的地方和事物,表达复杂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师范,宋代著名僧人与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探讨人生、佛理与友谊。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送别无相和尚归乡之际,表达诗人与和尚之间深厚的友谊与复杂的情感。
诗歌鉴赏
《送无相和尚归乡》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友谊的深刻理解。诗中通过并列的句式和对仗的手法,营造出一种和谐又微妙的关系。开篇的“同名同号同桑梓”让读者感受到彼此间的亲密,而后通过“有时同上孤峰巅,有时同下沧溟底”进一步强调了二人共同经历的种种,无论是高峰还是深渊,这种共同行动的体验,使得他们的友谊愈加坚固。
而在“苦同忧,乐同喜”中,诗人深切地表达了对彼此境遇的共鸣与理解,体现了一种超越个人的情感联系。随后的“有时捩转铁面皮,心口全然不相似”,则揭示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尽管彼此相依,内心的真实感受却可能大相径庭,这种对比更增加了诗句的深度。
整首诗在情感的抒发上,既有欢快的分享,又有无奈的感慨,最后通过“非不非,是不是”引入一种哲学思考,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对立与统一,而是充满了变化和不确定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同名同号同桑梓: 介绍二人的相似与亲近。
- 同住江湖亡彼此: 表达共同生活的状态。
- 有时同上孤峰巅,有时同下沧溟底: 共同经历的极端情况。
- 苦同忧,乐同喜: 共享人生的悲喜。
- 金博金兮水洗水: 深厚的友情。
- 有时捩转铁面皮,心口全然不相似: 外表和内心的矛盾。
- 你若住兮我即行,你若行兮我即止: 依赖与反应的关系。
- 白日青天轰怒雷,平地无风波浪起: 突发状况的比喻。
- 非不非,是不是,西川大随,桐城投子: 关系的复杂性与不可知性。
-
修辞手法:
- 比喻: “金博金兮水洗水”形象地表达了友谊的深厚。
- 对仗: 形成和谐的节奏与韵律感。
- 拟人: 情感的表达使得自然现象具有情感色彩。
-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思考,体现了生活的多样性与不确定性。
意象分析
- 江湖: 象征着修行与世俗生活的交织。
- 孤峰: 代表人生的高峰与成就。
- 沧溟: 代表深沉的思考与探寻。
- 雷雨: 象征突发的变化与情感的激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同名同号同桑梓”指的是什么?
A. 彼此的亲密关系
B. 生活的环境
C. 共同的经历
D. 以上皆是 -
诗中“你若住兮我即行”的意思是什么?
A. 彼此的依赖关系
B. 不再联系
C. 互相竞争
D. 以上皆是
答案:
- D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白居易《赠友人》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探讨了友谊与别离,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展望和对友人的祝福,而《送无相和尚归乡》则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的细腻变化。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