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1 17:42:40

孔子不遇。

时彼感麟。

麟乎麟。

胡不遁世以存真。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诗二首 其二

作者: 董京 〔魏晋〕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孔子不遇。时彼感麟。麟乎麟。胡不遁世以存真。

白话文翻译:

孔子遭遇不顺。那时感应到了麒麟。麒麟啊麒麟,为什么不隐居于世以保存真情呢?

注释:

  • 孔子:春秋时期的伟大哲学家和教育家,代表儒家思想。
  • 不遇:遭遇不顺,指孔子在当时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地位。
  • :麒麟,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着仁德和美好,是吉祥的象征。
  • 遁世:隐居于世外,远离尘世的喧嚣。
  • 存真:保持真实的自我,坚守真理和理想。

典故解析:

  • 孔子不遇:反映了孔子一生中的艰辛与不被理解的经历,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其主张的不认同。
  • :古代被视为圣贤的象征,意指理想化的人物或境界。麒麟的出现往往与美好事物的降临相关联。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董京,魏晋时期的诗人,其作品常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与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 创作背景:在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多感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董京通过孔子的遭遇表达了对理想的渴望与对现实的不满。

诗歌鉴赏:

董京的《诗二首 其二》通过孔子与麒麟的对比,深刻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困境与理想的追求。诗中以孔子“不遇”为引,表现出对理想人格的渴望,同时又通过“麟”的感应,暗示理想虽美好但难以实现的现实。诗的开头直截了当,简洁有力,迅速引入主题,使读者能够在短时间内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接着通过“麟乎麟”这一反复的提问,传达出对理想的追问与思考,既是对麒麟的赞美,也是对现实的无奈。最后,诗人以“胡不遁世以存真”点明了对理想的选择与坚持,虽隐居世外但仍希望保持真实的自我。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董京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孔子不遇:揭示了孔子在社会中的尴尬处境。
    • 时彼感麟:引入麒麟的意象,暗示美好理想的降临。
    • 麟乎麟:通过反复的提问,强调理想的难以实现与美好的渴望。
    • 胡不遁世以存真: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隐居以保持真实自我。
  • 修辞手法

    • 反复:通过“麟乎麟”的反复,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情感的表达。
    • 对仗:诗句简洁对仗,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整体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展现了士人在动荡社会中对真理与理想的坚守。

意象分析:

  • :象征着理想、仁德和美好,是对理想人格的期待。
  • 遁世:代表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孔子不遇”中的“孔子”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老子
      • B. 孟子
      • C. 孔子
      • D. 荀子
    2. “麟乎麟”中的“麟”象征着什么?

      • A. 现实
      • B. 理想
      • C. 历史
      • D. 战争
    3. 诗中提到“遁世”的目的是什么?

      • A. 追求财富
      • B. 保持真实
      • C. 寻求权力
      • D. 享受生活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探讨隐逸与理想的主题。
    • 王维的《终南山》,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诗词对比

    • 比较董京与陶渊明的作品,均反映了士人对现实的逃避与对理想的追求,但风格上董京更为直接、简练,而陶渊明则更富有画面感和悠然的情怀。

参考资料:

  • 《魏晋诗歌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