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州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4-28 05:54: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润州二首 其二
杜牧
谢朓诗中佳丽地,
夫差传里水犀军。
城高铁瓮横强弩,
柳暗朱楼多梦云。
画角爱飘江北去,
钓歌长向月中闻。
扬州尘土试回首,
不惜千金借与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地方,提到了谢朓的诗句和夫差的传说。城墙高耸,铁瓮横亘,强弩林立,柳树遮蔽,红楼多梦。画角声声传到江北,钓鱼的歌声在月光下回荡。回首扬州的尘土,我愿意不惜千金来借给你。
注释:
- 谢朓:南朝梁代的著名诗人,以其诗歌描绘的美丽风景著称。
- 夫差:春秋时期吴国的国君,以其军事力量和水军著称。
- 铁瓮:指城墙的坚固,象征着防御的能力。
- 柳暗朱楼:形象地描绘了树木的阴影与楼阁的美丽,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
- 画角:古代乐器,通常用于传达信号。
- 钓歌:指钓鱼时的歌声,传达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晚唐著名诗人,擅长五言和七言诗,其作品多描写社会生活与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而富有个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杜牧的晚年,反映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过往的追忆。诗中描绘的场景与情感,也许与他在扬州的生活经历有关。
诗歌鉴赏:
杜牧的《润州二首 其二》是一首描写景色与情感的诗作,诗中融合了历史典故与个人体验。开头提到的谢朓诗中描绘的“佳丽地”,引发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想象,展现出诗人对美景的热爱。接着提到“夫差传里水犀军”,不仅表现出历史的厚重感,也暗示了战争与和平的交替,引人深思。
诗的中段以“城高铁瓮横强弩”展现了城池的雄伟与防御的坚固,营造了一种壮丽的意境。而“柳暗朱楼多梦云”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梦幻的氛围,恍若置身于一个美丽的梦境之中。后半部分,通过“画角爱飘江北去”和“钓歌长向月中闻”,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诗人似乎在享受平静的时光,心灵获得了一种宁静的满足。
最后两句“扬州尘土试回首,不惜千金借与君”更是将情感升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向往。即便是扬州的尘土,也激起了他对往事的追忆,愿意为此不惜代价,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谢朓诗中佳丽地:提到谢朓的诗句,传达出对美好景色的赞美。
- 夫差传里水犀军:引入历史,暗示战争的背景,增加了诗的厚度。
- 城高铁瓮横强弩:描绘城池的军事防御,象征坚固。
- 柳暗朱楼多梦云:营造出梦幻的意境,表现宁静与美好。
- 画角爱飘江北去:传达出悠闲的生活情调。
- 钓歌长向月中闻:钓鱼歌声在月光下回荡,意境悠远。
- 扬州尘土试回首:表现对故乡的思念。
- 不惜千金借与君:最后一句强调对友人的真挚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城市比作坚固的防御,表达了安全感。
- 拟人:柳暗朱楼,给人以生动的形象。
- 对仗:整首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往事的回忆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通过历史与自然的结合,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佳丽地:象征美丽的自然风光,反映诗人的审美情趣。
- 水犀军:历史的象征,暗示战争与和平的交替。
- 柳暗朱楼:生动的景象,表现梦幻与现实的交融。
- 画角:象征音乐与生活的悠闲。
- 钓歌:代表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牧的《润州二首 其二》主要描绘了哪个地方的美景?
A. 长安
B. 扬州
C. 洛阳 -
诗中提到的“夫差”是哪个朝代的国君?
A. 汉代
B. 春秋
C. 唐代 -
“扬州尘土试回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战争的厌恶
C. 对财富的追求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南春》 杜甫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杜牧的《润州二首 其二》与李白的《庐山谣》进行对比,分析两位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及情感的表达。杜牧更注重历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李白则展现出一种更加豪放的洒脱气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