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慢·志气凌云》
时间: 2025-01-25 22:45: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苏武慢·志气凌云
作者:冯尊师 〔元代〕
志气凌云,精神英秀,得脱遍求真理。
虚空炉户,自已天真,遭遇便能修制。
师不高明,咫尺如隔,千里安分真伪。
这黄芽赤髓,时人皆有,柰何愚昧。
真烈士斡运机关,凿开混沌,夺得夜明如意。
辉辉宝盖,赫赫灵光,影隐大渊无滞。
休纵心猿,盗了金鼎还丹,谩劳虚费。
起三阳真火,时时烹炼,九还逃避。
白话文翻译
志气高远,精神英俊,得以自由追求真理。
心中炉灶,自己真诚,遭遇时便能自我修炼。
老师不高明,近在咫尺却似远隔千里,安分守己才是真伪。
这黄芽赤髓,众人皆有,何以如此愚昧。
真正的烈士掌握运气,凿开混沌,获得明亮的如意。
光辉的宝盖,显赫的灵光,影子映在深渊中无阻滞。
不要放纵心猿,偷走金鼎与还丹,徒劳无益。
点燃三阳真火,时时烹炼,九还逃避。
注释
- 虚空炉户:指心中自有的炼丹炉,象征内心的修炼之地。
- 咫尺如隔:近在咫尺却有距离,形容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契合。
- 黄芽赤髓:比喻常见的真理或本质,但人们却常常忽视。
- 三阳真火:指炼丹所需的火,象征真理的追求与内心的热忱。
- 九还逃避:指对真理的逃避或对修炼的懈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冯尊师,元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以表达志向、理想与修身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具有强烈的个性。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元代社会,承载着对理想与真理的追求,反映诗人对庸俗与愚昧的批判,寄托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苏武慢·志气凌云》展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与追求真理的决心。开篇便以“志气凌云”引入,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精神的追求。在描写过程中,诗人运用了许多隐喻与象征,尤其是“虚空炉户”这一意象,传达了内心的修炼与自我反省的必要。而“师不高明,咫尺如隔”则指出,尽管师者近在身边,真正的智慧却常常被人忽视,这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沟通的障碍。
诗中频繁出现的“真”、“虚”、“愚”对比,强调了追求真理的重要性,反映出诗人对当时社会愚昧现象的无奈与愤慨。最后,通过“起三阳真火,时时烹炼”,诗人鼓励人们要不断修炼自我,不可懈怠,展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真挚,既有对自我的反思,也有对社会的批判,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信念的坚定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志气凌云:志向高远,期待追求更高的目标。
- 精神英秀:形容个人的精神面貌出众。
- 得脱遍求真理:努力追求真理,寻求解脱。
- 虚空炉户,自己天真:自我内心的修炼,保持真实的自我。
- 师不高明,咫尺如隔:即使身边有老师,真正的智慧却难以传递。
- 黄芽赤髓,时人皆有:人人拥有的本质,却常常被忽视。
- 真烈士斡运机关:真正的英雄掌握命运。
- 辉辉宝盖,赫赫灵光:光辉的成就与智慧的象征。
- 休纵心猿:警惕内心的动摇与放纵。
- 起三阳真火:点燃内心的热情,不断修炼。
- 九还逃避:对真理与修炼的逃避,徒劳无益。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内心的修炼比作炉灶,形象生动。
- 对仗: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 象征:通过“金鼎还丹”等意象象征修炼与追求。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传达了对理想与真理的追求,批判了社会的庸俗与愚昧,鼓励人们要坚持自我修炼,不断追求真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虚空炉户:象征内心的修炼与追求。
- 黄芽赤髓:象征人们普遍拥有的真理与本质。
- 三阳真火:象征追求真理与内心的热忱。
这些意象不仅有其表面含义,更深层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志气凌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生活的无奈
- B. 高远的志向
- C. 对他人的羡慕
-
“师不高明,咫尺如隔”是指什么?
- A. 老师不在身边
- B. 知识的传递障碍
- C. 学生的懒惰
-
诗中提到的“金鼎还丹”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修炼与追求
- C. 权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 《登高》
- 《春江花月夜》
诗词对比: 对比冯尊师的《志气凌云》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体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但冯尊师更侧重内修与自省,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豪情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元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