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兴四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1 15:51: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野兴四首 其二
作者: 陆游
江湖萧散葛天民,
敕放还山一幅巾。
老去饥羸惟恃粥,
病来举动每须人。
道穷举世知心少,
学进吾儿著语亲。
更有一端差自慰,
短檠不作白头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江湖的萧条和人们的无奈。诗人自述被迫放弃世俗的生活,归隐山林,尽管生活贫困,但依靠简单的饮食维持生计。在年老体弱、饥饿无奈中,依赖他人照顾。表达了在道德和现实的困境中,感到人心冷漠、知心人少的失望与无奈。同时,诗人对儿子的教育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有所成长。最后,诗人自我安慰,虽然生活简陋,但内心的追求始终没有改变。
注释
- 江湖萧散:指社会动荡,民生困苦。
- 葛天民:古代传说中的隐士,象征高洁的隐居生活。
- 敕放:被允许归还,指归隐。
- 饥羸:饥饿而瘦弱。
- 惟恃粥:仅靠稀饭为生。
- 举动每须人:生病时每个动作都需要他人帮助。
- 道穷:道路艰难,处境困窘。
- 学进吾儿:希望儿子有所成就。
- 短檠:短小的灯具,象征简陋的生活。
- 白头新:年老但内心依然向往新生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陆游一生经历了北宋的灭亡和南宋的建立,深受家国情怀影响。他的诗歌风格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历史的思考为主,兼具豪放与婉约。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和个人生活困境交织,使得诗人在归隐生活中感受到深深的孤独和无奈。他在诗中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困境的反思。
诗歌鉴赏
陆游的《野兴四首 其二》通过极具个人化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深切的内心世界。诗的开头便通过“江湖萧散”引出一个时代的悲哀,象征着个人命运的无奈与社会的动荡。诗人用“敕放还山”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尽管内心渴望归隐,但现实的困境让他不得不面对“老去饥羸”的生存挑战。陆游的诗常常在历史与个人的交织中反映出对社会的思考,尤其是在这一首中,诗人通过对生活困境的深切描绘,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态度。
在后半部分,诗人对儿子的期许和对未来的憧憬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即使在艰辛的现实中,依然有对生活的希望和对教育的重视。最后一句“短檠不作白头新”则是诗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一种自我安慰,虽然生活艰辛,但内心的追求和精神的追求依旧鲜活。
整首诗既有对现实困境的直面,也有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陆游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湖萧散葛天民:描绘社会的萧条,葛天民作为隐士的象征,暗示诗人向往的隐逸生活。
- 敕放还山一幅巾:表现诗人因世事繁杂而想要归隐的心情。
- 老去饥羸惟恃粥:现实的困苦让他只能依靠简单的饮食。
- 病来举动每须人:生病时需要他人的照顾,表现出孤独感。
- 道穷举世知心少:对人心冷漠的感叹,对理想与现实的失落。
- 学进吾儿著语亲:希望儿子能够有所成就,寄托了父亲对未来的期许。
- 更有一端差自慰:自我安慰的情绪,表现出对简朴生活的接受。
- 短檠不作白头新:虽然生活简陋,但内心的追求依旧充满活力。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葛天民”比喻理想的隐逸生活,反映诗人的内心渴望。
- 反讽:通过对现实的无奈描写,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失落。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个人的生活困境,反映出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同时表达了对教育和未来的期许,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坚持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湖:象征着动荡和动乱的社会。
- 葛天民:隐士的象征,代表理想中的隐逸生活。
- 粥:简单的食物,象征着贫困的生活。
- 白头:象征着年老,反映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江湖萧散”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个人的快乐
- B. 社会的动荡
- C. 对自然的向往
- D. 对未来的希望
-
“短檠不作白头新”中“短檠”象征什么?
- A. 简陋的生活
- B. 繁华的生活
- C. 年轻的心态
- D. 未来的希望
-
诗中提到的“学进吾儿”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期望?
- A. 自己的成就
- B. 儿子的未来
- C. 社会的变革
- D. 生活的富裕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其他作品,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陆游与李白的诗歌风格对比:陆游的诗多关注社会和个人的困境,李白则多描绘豪放的个性和自然之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陆游的《野兴四首 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