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况三首》

时间: 2025-01-11 15:01:22

每恨性昏闻道晚,长惭智短适时难。

人生三万六千日,二万日来身却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况三首 邵雍 〔宋代〕 每恨性昏闻道晚,长惭智短适时难。 人生三万六千日,二万日来身却闲。

白话文翻译:

我常常遗憾自己性格昏庸,领悟道理太晚,长期为自己的智慧不足而感到惭愧,因为这使得我难以适应时势的变化。人的一生有三万六千天,而我却有两万天是在无所事事中度过的。

注释:

  • 性昏:性格昏庸,指理解力或判断力不足。
  • 闻道晚:领悟道理的时间晚,指学习或理解事物较迟。
  • 智短:智慧不足。
  • 适时难:难以适应时势的变化。
  • 三万六千日:指人的一生大约一百年的日子。
  • 二万日来身却闲:指有两万天的时间是无所事事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安乐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达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自况三首》是邵雍自述心境的作品,反映了他对自己人生的反思和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邵雍对自己人生的深刻反思。他感到自己领悟道理太晚,智慧不足,难以适应时势的变化,因此感到遗憾和惭愧。诗中提到的“二万日来身却闲”,可能是对自己过去无所事事的生活状态的自我批评。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而深刻地表达了邵雍对自己人生的反思。首句“每恨性昏闻道晚”直接点出了他的自责和遗憾,认为自己领悟道理太晚,性格昏庸。第二句“长惭智短适时难”进一步加深了这种自责,认为自己智慧不足,难以适应时势的变化。最后两句“人生三万六千日,二万日来身却闲”则是对自己过去无所事事的生活状态的自我批评,表达了一种对时间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体现了邵雍深刻的自我反省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每恨性昏闻道晚”: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性格昏庸、领悟道理太晚的遗憾和自责。
  • 第二句“长惭智短适时难”:进一步加深了这种自责,认为自己智慧不足,难以适应时势的变化。
  • 最后两句“人生三万六千日,二万日来身却闲”:则是对自己过去无所事事的生活状态的自我批评,表达了一种对时间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许。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每恨性昏闻道晚”与“长惭智短适时难”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达的力度。
  • 比喻:“人生三万六千日”比喻人的一生,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自我反省和对时间的珍惜。作者通过对自己性格和智慧的反思,表达了对过去无所事事的生活状态的自我批评,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和对时间的珍惜。

意象分析:

  • “性昏”:象征着理解力或判断力不足。
  • “智短”:象征着智慧不足。
  • “人生三万六千日”:象征着人的一生。
  • “二万日来身却闲”:象征着无所事事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邵雍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自满 B. 自责 C. 自豪 D. 无奈

  2. 诗中的“二万日来身却闲”指的是什么? A. 作者忙碌的生活 B. 作者无所事事的生活 C. 作者的学习生活 D. 作者的工作生活

答案:

  1. B. 自责
  2. B. 作者无所事事的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邵雍的其他自述诗作,如《自况二首》等。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对比,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人生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邵雍诗集》
  • 《宋诗选注》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