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後喜雨四首》

时间: 2025-01-11 11:01:31

密洒蔬飘尽自由,通宵到膮未须休。

平生愁听芭蕉雨,何事今来听不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旱後喜雨四首
作者:杨万里

密洒蔬飘尽自由,
通宵到膮未须休。
平生愁听芭蕉雨,
何事今来听不愁。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雨水的喜悦之情。细密的雨水洒在蔬菜上,仿佛让它们得到了自由;夜里下了整整一夜的雨,毫无停歇的意思。作者一生中常常忧愁地听着芭蕉叶上的雨声,但今天却不再愁苦,心中充满了欢喜。

注释

  1. 密洒:细密地洒落。
  2. 蔬飘尽:蔬菜在雨中自由地摇摆,尽情舒展。
  3. :这里指水泉,通宵到膮,意指雨水下得很大,流入水泉。
  4. 芭蕉雨:芭蕉树叶在雨中发出的声音,通常带有忧郁的色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诗、词、文,尤其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正值旱季,农民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作者在经历了干旱之后,看到雨水的到来,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激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旱後喜雨四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感人的情感,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幻和人们内心的感受。诗中“密洒蔬飘尽自由”一句,生动地描绘了雨水洒落后,蔬菜摇曳生姿的情景,充分体现了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和谐。接着,“通宵到膮未须休”则强调了雨水的丰沛,给人一种无尽的畅快之感,仿佛整个大地都在欢呼。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个人情感,“平生愁听芭蕉雨”中的“愁”字,暗示了作者过去对雨的忧愁,可能是因为雨水带来的阴郁或对生活的压力。然而,“何事今来听不愁”则表现出一种心境的转变,经历干旱后,雨水的来临让他领悟到生活的乐趣,忘却了往日的烦恼。这种情感的对比,不仅展示了作者的内心变化,也反映了自然对人心情的影响。

整首诗简洁而富有深意,既描写了自然的美,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乐观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密洒蔬飘尽自由:细雨如丝,洒落在蔬菜上,使它们尽情摇曳,象征着生命的自由与活力。
  2. 通宵到膮未须休:雨水整夜不断,流入泉水,表现出雨水的丰沛与滋润的力量。
  3. 平生愁听芭蕉雨:作者以往听雨时常感到忧愁,暗示雨带来的不仅是滋润,还有生活的沉重。
  4. 何事今来听不愁:如今听雨却不再愁苦,体现出内心的平和与对生活的感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蔬菜的摇摆比作自由,让人感受到生机。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结构相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从忧愁到喜悦的情感转变,体现出自然与人心之间的深刻联系,传达出对生命的热爱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与自然,生机盎然。
  • :象征希望与滋润,带来生命的力量。
  • 芭蕉:常常与雨声相伴,象征过往的忧愁和情感的积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芭蕉雨”给作者带来的情感是: A. 喜悦
    B. 忧愁
    C. 平静

  2. “密洒蔬飘尽自由”中的“自由”指的是: A. 蔬菜的状态
    B. 雨水的状态
    C. 作者的心情

  3. 诗中“通宵到膮未须休”表达了什么? A. 雨水的丰沛
    B. 干旱的结束
    C. 夜晚的宁静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对比《旱後喜雨四首》和杜甫的《春望》,都表现了自然与人生的深刻联系,但杨万里的诗更显轻快与欢愉,而杜甫则在困境中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