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行道间
作者: 卫宗武 〔宋代〕
行春行不足,今日又明朝。
平岭上危岭,长桥过短桥。
残红明石涧,腻绿暗风条。
最是宜人听,迁莺出谷娇。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路途走得不够,今天又是明天的开始。
在平坦的山岭与陡峭的山崖之间,长桥跨越短桥。
残留的花瓣在明亮的石涧旁,鲜艳的绿意在微风中摇曳。
最宜人的是那婉转动听的声音,黄莺从山谷中飞出,显得娇美动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行春:春季的旅程。
- 不足:不够,意指行走的距离或时间不够。
- 平岭、危岭:平坦的山岭与险峻的山岭。
- 长桥、短桥:形容不同的桥梁,或在景色上的对比。
- 残红:残留的花瓣。
- 明石涧:明亮的石头和涧水。
- 腻绿:形容绿意浓厚,鲜艳。
- 迁莺:迁徙的黄莺。
- 出谷娇:从山谷中飞出的娇美的鸟儿。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迁莺”可以联想到古诗中常用的鸟类象征,表达生机与春天的到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卫宗武,宋代诗人,以写景抒情见长,擅长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情往来。他的作品多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诗人游览山间,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记录下行走中的所见所感,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真诚的情感。
诗歌鉴赏:
《山行道间》是一首描绘春日山行的诗,诗中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与自然的和谐美。诗人通过对“平岭”“危岭”“长桥”“短桥”的描写,形成了一个对比鲜明的自然景观,展现出山水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尤其是“残红明石涧,腻绿暗风条”,通过色彩的对比,表达了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复苏。诗的最后一句“最是宜人听,迁莺出谷娇”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声音,黄莺的鸣唱仿佛为这幅美丽的山水画增添了动感,让整首诗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诗人在描写自然时,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使人感受到春日的温暖与宁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春行不足:表达了春天的旅途虽已开始,但仍然觉得不够,如此美好的季节让人留恋。
- 今日又明朝: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希望,今天与明天的承接,春天的美好似乎无尽。
- 平岭上危岭:描绘出山的高低起伏,展现出自然的多样性。
- 长桥过短桥:桥梁的不同象征着人生道路的差异,寓意人生的旅程。
- 残红明石涧:花瓣的残留、美丽的石涧,形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景。
- 腻绿暗风条:绿意盎然,风中摇曳的景象,传达了春的气息。
- 最是宜人听:强调声音的美妙,营造出春日的和谐氛围。
- 迁莺出谷娇:黄莺的出现象征着春天的到来,生机勃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长桥过短桥”,展现了对比的美感。
- 拟人:鸟儿的“出谷娇”,使自然更具生动性。
- 色彩对比:如“残红”“腻绿”,形象化地描绘了春天的多姿多彩。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着生命、希望与新生。
- 山岭: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与挑战。
- 桥梁:象征着通往不同人生阶段的途径。
- 花瓣与绿意: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延续。
- 黄莺:象征着春的生机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平岭”和“危岭”分别表示什么? A. 高低起伏的山
B. 水流的速度
C. 植物的种类 -
“迁莺出谷娇”中的“迁莺”象征着什么? A. 动物的迁徙
B. 春天的到来
C. 夏天的炎热 -
本诗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A. 诗人对生活的无奈
B. 诗人春游时的感悟
C. 诗人对秋天的思念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的作品,描绘春天的美景与生活。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的诗,勾勒出春天的生机与离别的情感。
诗词对比:
- 《登高》(王之涣)与《山行道间》都表现了自然之美,但《登高》更多地表现了壮阔的景观与人生的哲思,而《山行道间》则更注重细腻的描写与春天的生机。
参考资料:
- 《宋代诗歌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卫宗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