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元微之诗有感》

时间: 2025-04-28 05:25:33

从古才高少识真,此公句法老尤新。

世间言语浑无用,天上吹嘘却要人。

但遣前旒知妩媚,莫嫌后榻有嚬呻。

梦中富贵能多少,空使清流作怒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读元微之诗有感
宋代:周紫芝
从古才高少识真,此公句法老尤新。
世间言语浑无用,天上吹嘘却要人。
但遣前旒知妩媚,莫嫌后榻有嚬呻。
梦中富贵能多少,空使清流作怒嗔。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元微之(即元微之的诗)的赞美与反思。诗中提到,古代才干高的人往往难以识别真理,而元微之的句法显得格外新颖。世间的言语似乎没有多大用处,天上对人的赞美却又是必需的。只要前面的衣带能展现出妩媚的姿态,后面的榻上即便有些不快的呻吟声音,也不要在意。在梦中获得的富贵到底能有多少?这只是让清流(隐士)感到愤怒与不满而已。


注释:

  • 古才:古代有才华的人。
  • 少识真:识别真理的人较少。
  • 句法:诗句的构成和形式。
  • 浑无用:完全没有用处。
  • 天上吹嘘:比喻虚无的赞美。
  • 前旒:指衣带或佩饰。
  • 妩媚:美丽、动人。
  • 嚬呻:指不满的呻吟声。
  • 梦中富贵:梦中获得的荣华富贵。
  • 清流:比喻志趣高洁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紫芝,字仲华,号东山,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晚年生活在元朝,因其诗风清新、意境深远而受到后人推崇。他的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尤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对元微之的诗作有感而发,反映了他对当时文人风气的思考。元微之在当时被认为是才华横溢的诗人,周紫芝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理解与个人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元微之诗歌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诗人才华的钦佩与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首句“从古才高少识真”,便揭示了古代才子虽然才华出众,却往往难以认清真理,给人一种讽刺的感觉。接下来的“此公句法老尤新”则是对元微之创新句法的赞美,表明在诗歌的创新上,元微之的贡献不可小觑。

而“世间言语浑无用,天上吹嘘却要人”则反映了诗人对世俗言辞的无奈和对浮夸赞美的抵触,表现出对真正艺术价值的追求。在“但遣前旒知妩媚,莫嫌后榻有嚬呻”中,前旒的妩媚与后榻的呻吟形成鲜明对比,揭示出表象与内在的矛盾,表现出对表面繁华的质疑。

最后两句“梦中富贵能多少,空使清流作怒嗔”则让人深思,梦中的富贵不过是一场空,真理与清流的怒嗔正是对虚假繁华的控诉。整首诗意蕴丰厚,既有对诗人个体的欣赏,也有对社会风气的批判,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从古才高少识真:古代有才华的人虽多,但真正识别真理的人却很少。
    2. 此公句法老尤新:元微之的诗句在古典中显得尤为新颖。
    3. 世间言语浑无用:世俗的言语没有什么实际用处。
    4. 天上吹嘘却要人:空洞的赞美反而是人们所渴求的。
    5. 但遣前旒知妩媚:只要前方的衣带能显现出美丽的姿态。
    6. 莫嫌后榻有嚬呻:后面的呻吟声就不要在意。
    7. 梦中富贵能多少:梦中获得的富贵到底有多少价值?
    8. 空使清流作怒嗔:这只是让那些清流(隐士)感到愤怒与不满。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前旒”和“后榻”比喻人生的表面与内在。
    • 对仗:句子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社会风气的批判以及对真正艺术价值的追求,表达了对浮华表象的质疑和对真理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前旒:象征美丽、外表的吸引力。
  • 后榻:隐喻内心的真实感受和不满。
  • 梦中富贵:象征虚幻的成功与荣华。
  • 清流:代表高洁思想和志趣的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古才高少识真”,这句话的意思是: A. 古代的人才都很少
    B. 古代有才华的人不容易识别真理
    C. 古代的诗句都很新
    答案:B

  2. “梦中富贵能多少”表达的是: A. 梦中的富贵很重要
    B. 梦中的富贵是虚幻的
    C. 富贵只在梦中存在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这两首诗同样表现出对人生、社会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对比:

  • 周紫芝与李白的诗风对比:周紫芝更为内敛、深邃,而李白则豪放、奔放,二者在表达情感时都有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古代诗词鉴赏》
  • 《周紫芝诗文集》

以上资料可帮助深入理解周紫芝及其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