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寿魏方泉》
时间: 2025-01-25 22:51: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声声慢·寿魏方泉
作者: 吴文英 〔宋代〕
莺团橙径,鲈跃莼波,重来两过中秋。
酒市渔乡,西风胜似春柔。
宿春去年村墅,看黄云还委西畴。
凤池去,信吴人有分,借与迟留。
橙径一作怅径应是香山续梦,又凝香追咏,重到苏州。
青鬓江山,足成千岁风流。
围腰御仙花底,衬月中金粟香浮。
夜宴久,揽秋云平倚画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作者的情感。词的开头写到在秋天的橙色小径上,黄莺飞舞,鲈鱼在水中跃起,作者又一次来到了中秋佳节。酒市和渔乡中,西风的温柔竟胜过春天的柔和。回忆起去年春天在村庄的别墅,看到黄云仍然悠闲地飘荡在西边的田畴。凤池远去,听说吴地的人们也有缘分,留恋在这里。小径上,仿佛是香山的梦境,追忆着香气,重游苏州的感觉。青丝白发的江山,足以成就千年的风流。围着腰身的仙花,在月光下散发着金色的香气。夜宴已经很久,倚着画楼,欣赏秋天的云彩。
注释
- 莺:黄莺,象征春天的生机。
- 鲈:鲈鱼,常见于江南水域,代表丰收。
- 橙径:指小路,橙色的果实生长的小路。
- 重来两过中秋:表达对中秋佳节的思念,已经来过两次。
- 西风:秋风,具有清凉的特点。
- 凤池:可能指美丽的景点或名胜。
- 借与迟留:寻求与友人相聚的机会。
典故解析
- 香山:指的是香山寺,代表着宁静和美好回忆的地方。
- 吴人:指的是生活在吴地(今江苏一带)的人们,具有文化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文英,字天锡,号梅溪,宋代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词风柔婉,善于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
《声声慢·寿魏方泉》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文人雅士聚会频繁,诗词文化盛行。词中描绘的美景和细腻的情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诗歌鉴赏
《声声慢·寿魏方泉》是一首极具韵味的词作,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和作者内心的情感。在这首词中,吴文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深邃,体现了他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友人的思念。
词的开头,以“莺团橙径,鲈跃莼波”引入,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象,黄莺在橙色的小路上飞舞,鲈鱼在水中跳跃,这些生动的意象让人感受到浓厚的秋意。接着,词人又提到中秋佳节的回忆,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
在对酒市和渔乡的描写中,作者将西风与春天的柔和进行对比,显示出秋天的独特韵味。此时的乡村生活,酒市的热闹与渔乡的悠闲,都让人感受到一种生活的美好和恬淡。
最后,词中提到的夜宴,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共聚的欢乐情景,云彩在夜空中轻盈漂浮,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词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自然之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莺团橙径:描写黄莺在金色小路上飞舞,体现出秋天的生机。
- 鲈跃莼波:鲈鱼在水中跳跃,暗示丰收与生机。
- 重来两过中秋:表达对中秋佳节的思念,时间的流逝让人感慨。
- 酒市渔乡:呈现出乡村的生活景象,酒市热闹,渔乡宁静。
- 西风胜似春柔:西风的柔和超越了春天的温暖,暗含秋天的独特魅力。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生动的自然景物描绘,隐喻人生的短暂与美好。
- 对仗:词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秋天的美景展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人对过往时光的回忆和对友人的眷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莺: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鲈:代表丰收与富饶的生活。
- 橙径:象征温暖的回忆与美好的生活。
- 西风: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吴文英是哪个朝代的词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诗中提到的“莺团橙径”指的是什么?
- A. 田野
- B. 小路
- C. 河流
-
这首词主要表达了哪些情感?
- A. 思乡
- B. 对生命的感悟
- C. 对友人的怀念
答案
- B (宋代)
- B (小路)
- B, C (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友人的怀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生活细腻的观察和感悟。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表现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吴文英与李清照的词:两位词人均以细腻的描写和浓厚的情感著称,但吴文英的词更倾向于描绘自然景物,而李清照则多描写个人情感与生活琐事。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词鉴赏与研究》
- 《词曲的美学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