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子》
时间: 2025-02-04 15:36: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飞雪下寒塘。朔风紧带雨洗残阳。正天倒玉壶,浪生银野,地连翠树,烟润宫墙。困恼是凄凄还戚戚,冷意逼丝簧。十里雾浓,五更霜重,尽多清涕催落离觞。茶霏濛濛里,人何许和月久伫西厢。自剔烛花,平分蜡泪成行。看帘底熏炉,才温又冷,池边藤影,入梦遥香。分付柔肠,让他萦结何妨。
白话文翻译:
飞舞的雪花洒落在寒冷的塘边,北风呼啸,伴着雨水洗净了残阳的余晖。正当天空倒映出玉壶的形影,波浪泛起银色的野地,土地与翠绿的树木相连,烟雾轻拂着宫墙。烦恼如同凄清的情绪,冷意逼迫着丝弦作响。十里浓雾弥漫,五更时分霜气沉重,眼泪似乎催促着离别的酒杯。茶水雾气缭绕中,人身在何处,和月亮在西厢静静伫立。自己剔去烛花,蜡泪分成行。看那帘底的熏炉,刚才温暖又显得冰冷,池边的藤影,飘入梦中如遥远的香气。把柔情付托给他,让他在心中萦绕又何妨。
注释:
- 飞雪:指飘落的雪花,象征寒冷和孤寂。
- 寒塘:寒冷的池塘,营造出萧瑟的氛围。
- 朔风:北风,通常表示寒意。
- 玉壶:比喻美好的景象或人,可能与酒壶的形象相关。
- 银野:波光粼粼的水面,象征着宁静。
- 十里雾浓:表示视线模糊,感情的迷茫。
- 蜡泪:蜡烛滴下的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流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饶宗颐(1899-1992),字宗颐,号秋水,近代著名的诗人、学者。他在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都有深厚的造诣,尤其在古诗词的创作上,吸取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20世纪初,正值社会变革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时期,诗中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孤独的思考与感受。
诗歌鉴赏:
《风流子》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考的诗作,饶宗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日寒冷的氛围以及内心的孤独感。诗中通过飞雪、寒塘、朔风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意境,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敏感与对离别的惆怅。特别是“十里雾浓,五更霜重”,更是将这种冷意渲染得淋漓尽致。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通过对茶水、蜡烛的描写,展现了内心的柔情与对温暖的渴望。而“池边藤影,入梦遥香”则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丝温柔的幻想,仿佛在诉说着一种对美好过往的追忆。整首诗在情感上起伏有致,既有对现实的无奈,又有对美好情感的眷恋,形成了一种复杂而深邃的情感交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飞雪下寒塘:雪花飘落在寒冷的池塘上,营造出萧瑟的冬日景象。
- 朔风紧带雨洗残阳:北风呼啸,伴随雨水洗去夕阳的余辉,暗示天气的恶劣。
- 正天倒玉壶:天上的景象如同倒置的玉壶,奇幻而美好。
- 浪生银野:水波荡漾,泛起银色的光芒,象征宁静与美丽。
- 地连翠树,烟润宫墙:土地与树木相连,烟雾轻拂宫墙,渲染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 困恼是凄凄还戚戚:内心的困扰与忧伤,情感的描写充满了凄凉。
- 冷意逼丝簧:冷意逼迫着丝弦,暗示音乐与情感的紧密联系。
- 十里雾浓,五更霜重:浓雾与霜重,象征着孤独与无奈。
- 尽多清涕催落离觞:眼泪催促着离别的酒杯,表露出离别的苦涩。
- 茶霏濛濛里:茶水的雾气缭绕,增添了一丝温暖与模糊感。
- 人何许和月久伫西厢:问自己身在何处,和月亮一起静静等待。
- 自剔烛花,平分蜡泪成行:剔去烛花,蜡泪分成行,象征时间流逝与情感的细腻。
- 看帘底熏炉:观察熏香炉,温暖与冷却交替。
- 池边藤影,入梦遥香:藤影轻摇,飘入梦中,象征着对美好回忆的追寻。
- 分付柔肠,让他萦结何妨:把柔情托付给他,让情感在心中萦绕。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倒玉壶”,形象地描绘出天空的美丽。
- 拟人:如“冷意逼丝簧”,赋予冷意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十里雾浓,五更霜重”,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冬日的寒冷和内心的孤独,展现了对美好情感的渴望与对离别的无奈,表达了一种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体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雪:象征孤独、寒冷和凄凉。
- 寒塘:代表冷清与孤寂。
- 朔风:北风,象征寒意与阻隔。
- 玉壶:美好的象征,表现出一种理想化的情感。
- 银野:水面波光,象征宁静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十里雾浓”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
- C. 激动
- D. 安宁
-
“池边藤影,入梦遥香”中的藤影象征着什么?
- A. 现实的烦恼
- B. 美好的回忆
- C. 不安的情绪
- D. 生活的琐碎
-
诗中的“蜡泪”象征着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快乐的时光
- C. 友谊的珍贵
-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声声慢》:同样表达了离愁别绪与对美好过往的追忆。
- 苏轼的《水调歌头》:描绘了对月的思念,情感深沉。
诗词对比:
- 饶宗颐《风流子》与李白《月下独酌》:
-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孤独的感慨,但饶宗颐更多地融入了对季节变化的描绘,而李白则更侧重于对酒和月亮的寄托。
参考资料:
- 《饶宗颐诗词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