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捲烟阁》

时间: 2025-04-28 09:14:35

僧屋数椽巢木末,风烟日与翠俱浮。

自无俗物败人意,况有春江拍岸流。

艇子得鱼归别浦,凫雏傍母睡芳洲。

夜晴兔月摩云角,翻作广寒宫殿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捲烟阁
作者: 释显万 〔宋代〕

僧屋数椽巢木末,
风烟日与翠俱浮。
自无俗物败人意,
况有春江拍岸流。
艇子得鱼归别浦,
凫雏傍母睡芳洲。
夜晴兔月摩云角,
翻作广寒宫殿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僧侣的小屋,周围环境宁静优美。屋子坐落在树木的顶端,风和烟雾与青翠的景色交融。这里没有世俗的事物来败坏人的心情,更有春江拍打岸边的流动水声。小船上的渔夫在别浦归来,雏鸭则在母鸭的旁边睡觉。夜空晴朗,月亮像兔子一样轻轻摩挲着云角,仿佛变成了广寒宫殿的秋景。

注释:

  • 僧屋:指僧侣的居所。
  • 数椽:几间小屋。
  • 巢木末:高高的树木顶端。
  • 风烟日与翠俱浮:风、烟、日光与青翠的景色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飘渺的感觉。
  • 春江:春天的江水,象征生机与活力。
  • 艇子得鱼归别浦:小船上捕到鱼,返回别浦岸边。
  • 凫雏:小鸭子。
  • 摩云角:月亮轻轻接触到云的边角。
  • 广寒宫:指月宫,传说中嫦娥居住的地方,象征着清冷与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显万,宋代高僧,其作品多以自然景色、禅意为主题,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和谐。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某个春日的清晨,作者在僧舍中写下的,意在表达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诗歌鉴赏:

《捲烟阁》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环境,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赞美。诗的开头便以"僧屋数椽"引出诗人所处的空间,简单而真实,接着用“风烟日与翠俱浮”描绘了一个朦胧的自然景象,增强了诗的梦幻色彩。这种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

接下来的描述则将目光转向春江,"拍岸流"的声音不仅是自然的和谐,也是心灵的抚慰。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小船归来与母鸭带着雏鸭的温馨场景,这些细节传达了生命的延续与和谐,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最后,夜空下兔月摩云的描写则为诗增添了一份浪漫与神秘,仿佛在传递一个更深层的哲理:在这宁静的夜晚,心灵的归宿与自然的美好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整首诗在描写中蕴含了深厚的禅意,展现了隐士的淡泊与对生活的深刻体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僧屋数椽巢木末:简单的僧舍坐落于高树之上,暗示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追求。
  2. 风烟日与翠俱浮:自然的美景与诗人的心境交融,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3. 自无俗物败人意:强调这里没有世俗的烦扰,体现出一种心灵的纯净。
  4. 况有春江拍岸流:春江的流动声象征着生命的律动,给人以生机。
  5. 艇子得鱼归别浦:真实的生活场景,传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6. 凫雏傍母睡芳洲:家庭的温暖与自然的和谐美好结合。
  7. 夜晴兔月摩云角:夜晚的月亮如兔子般轻柔,带来一丝神秘感。
  8. 翻作广寒宫殿秋:将宁静的月色比作广寒宫,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将月亮比作兔子,生动形象。
  • 拟人:如“兔月摩云角”,赋予了月亮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和意境上都体现了对仗的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体现出隐士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思想。诗人在自然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僧屋:象征简朴与宁静。
  • 春江:代表生机与希望。
  • 兔月:象征梦幻与神秘。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形成了一个和谐的自然世界,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僧屋数椽”的意思是? A. 很多僧舍
    B. 几间小屋
    C. 只有一间屋

  2. “风烟日与翠俱浮”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A. 灰暗的天空
    B. 朦胧的自然景色
    C. 烈日炎炎

  3. 诗中提到的“广寒宫”象征什么? A. 繁华
    B. 宁静与清冷
    C. 热闹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展现了对安静夜晚的感悟,但更强调思乡之情。
  • 《登高》: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的悲伤与壮志。

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与感悟,展现了不同情感基调下的自然美。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