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忆故人 丹阳屡传教诲寄答》
时间: 2025-01-10 22:44: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桃源忆故人 丹阳屡传教诲寄答 虚空照耀明如镜。好弱头头皆应。随逐状同形影。稍错还提正。佗人谗报浑虚佞。远道狂言无证。切告后来休听。默默依贤圣。
白话文翻译:
虚空的光辉照耀得明亮如镜。好坏、强弱,一切事物都应顺应自然。随波逐流的状态如同形影不离。稍有偏差就会及时纠正。他人的谗言和虚假的奉承都是空洞无物的。远离那些无根据的狂言。恳切地告诫后来者不要听信这些。默默地依靠贤者和圣人的智慧。
注释:
- 虚空:指宇宙间的广大空间,这里比喻为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
- 照耀:光辉照亮。
- 明如镜:形容非常明亮,清晰可见。
- 好弱头头皆应:好坏、强弱的事物都应该顺应自然规律。
- 随逐:随波逐流,顺应自然。
- 佗人:他人。
- 谗报:谗言,诽谤。
- 浑虚佞:虚假的奉承。
- 远道狂言:远离那些无根据的狂言。
- 切告:恳切地告诫。
- 默默依贤圣:默默地依靠贤者和圣人的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丘处机(1148-1227),字通密,号长春子,是道教全真派的重要人物,也是元代著名的道士、诗人。他的诗歌多表达道教思想,强调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丘处机对丹阳(今江苏丹阳)传来的教诲的回应。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强调顺应自然、不听信谗言,依靠贤者和圣人的智慧。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虚空为背景,通过明如镜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世俗事物的超然态度。诗中“好弱头头皆应”一句,强调了顺应自然的重要性,无论好坏、强弱,都应顺应其自然规律。随波逐流的状态如同形影不离,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随和态度。然而,对于他人的谗言和虚假的奉承,作者则持坚决的拒绝态度,认为这些都是空洞无物的。最后,作者恳切地告诫后来者不要听信这些无根据的狂言,而是要默默地依靠贤者和圣人的智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道教追求内心宁静与超脱的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虚空照耀明如镜:以虚空为背景,比喻超越世俗的境界,明亮如镜,象征清晰可见的真理。
- 好弱头头皆应:好坏、强弱的事物都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不强求,不抗拒。
- 随逐状同形影:随波逐流的状态如同形影不离,表达了顺应自然的随和态度。
- 稍错还提正:稍有偏差就会及时纠正,体现了自我修正的态度。
- 佗人谗报浑虚佞:他人的谗言和虚假的奉承都是空洞无物的,表达了拒绝世俗纷扰的态度。
- 远道狂言无证:远离那些无根据的狂言,强调要有根据的言论。
- 切告后来休听:恳切地告诫后来者不要听信这些无根据的狂言,表达了坚定的态度。
- 默默依贤圣:默默地依靠贤者和圣人的智慧,强调依靠智慧而非世俗的纷扰。
修辞手法:
- 比喻:“虚空照耀明如镜”中的“明如镜”比喻清晰可见的真理。
- 对仗:“好弱头头皆应”与“随逐状同形影”形成对仗,强调顺应自然的态度。
- 排比:“佗人谗报浑虚佞,远道狂言无证”通过排比强调拒绝世俗纷扰的态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不听信谗言,依靠贤者和圣人的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虚空:超越世俗的境界。
- 明如镜:清晰可见的真理。
- 好弱头头皆应:顺应自然的态度。
- 随逐状同形影:随和的生活态度。
- 佗人谗报浑虚佞:拒绝世俗纷扰的态度。
- 远道狂言无证:强调有根据的言论。
- 默默依贤圣:依靠智慧的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虚空照耀明如镜”中的“明如镜”比喻什么? A. 清晰可见的真理 B. 明亮的天空 C. 清晰的湖面 D. 明亮的灯火
-
诗中“好弱头头皆应”表达了什么态度? A. 强求 B. 抗拒 C. 顺应自然 D. 无视
-
诗中“佗人谗报浑虚佞”中的“浑虚佞”指的是什么? A. 真实的言论 B. 虚假的奉承 C. 真诚的建议 D. 有根据的言论
-
诗中“默默依贤圣”表达了什么态度? A. 依靠世俗的纷扰 B. 依靠贤者和圣人的智慧 C. 依靠自己的智慧 D. 依靠他人的谗言
答案:
- A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隐居山林、追求内心宁静的意境。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回归自然、追求简朴生活的意境。
诗词对比:
- 丘处机的《桃源忆故人 丹阳屡传教诲寄答》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追求内心宁静的意境,但丘处机的诗更强调顺应自然和拒绝世俗纷扰的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真道士丘处机诗集》:收录了丘处机的诗歌作品,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思想。
- 《中国道教文化》:介绍了道教文化的历史和发展,有助于理解丘处机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