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招提归一上人远游吴楚别诗》
时间: 2025-01-10 18:19: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龙招提归一上人远游吴楚别诗
岑参
久交应真侣,最叹青龙僧。
弃官向二年,削发归一乘。
了然莹心身,洁念乐空寂。
名香泛窗户,幽磬清晓夕。
往年仗一剑,由是佐二庭。
于焉久从戎,兼复解论兵。
世人犹未知,天子愿相见。
朝从青莲宇,暮入白虎殿。
宫女擎锡杖,御筵出香炉。
说法开藏经,论边穷阵图。
忘机厌尘喧,浪迹向江海。
思师石可访,惠远峰犹在。
今旦飞锡去,何时持钵还。
湖烟冷吴门,淮月衔楚山。
一身如浮云,万里过江水。
相思眇天末,南望无穷已。
白话文翻译:
久交的朋友真可贵,尤其是青龙寺的僧人。
他为了追求道理,放弃官职两年,剃发归入佛门。
他内心明澈,思想纯洁,乐于空寂的生活。
窗户外香气四溢,悠远的钟声在清晨与黄昏响起。
往年他曾仗剑出征,因此辅佐了两位皇帝。
在那儿他久居戎马生涯,也曾解说兵法。
世人仍对此不知,天子却渴望见他。
早晨在青莲的宫宇,傍晚入白虎的殿堂。
宫女托着锡杖,御座上散发着香气。
讲法时打开藏经,讨论军事时穷尽阵图。
他厌倦了世间的喧嚣,选择向江海漂流。
思念师父石可访,惠远峰仍在。
今早他乘风而去,不知何时才能再持钵还来。
湖面的烟雾冷冽,吴门的月光映照着楚山。
他的一生如浮云,万里江水随意漂流。
相思在天边渺茫,南望却无尽的空虚。
注释
- 青龙僧:指青龙寺的僧人,象征着修行者或道德高尚的人。
- 一乘:指佛教的“一乘法”,是佛教教义中的一种修行法门。
- 莹心身:心灵清澈,身体轻松。
- 幽磬:幽静的磬声,磬是一种古老的打击乐器。
典故解析
- 青莲宇与白虎殿:青莲宇和白虎殿分别是道教和佛教的象征,代表着高洁与神秘的境界。
- 惠远峰:石可访的名山,象征求道的地方。
作者介绍
岑参(715年-770年),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闻名。他的诗风豪放,善于描绘北方的自然景观和边塞的生活,常常表达对家国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岑参出京时,表达了他对青龙僧的敬仰与友谊,以及对佛教追求空灵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师友的思念。
诗歌鉴赏
岑参的《青龙招提归一上人远游吴楚别诗》是一首深具哲理与情感的作品,诗中通过青龙僧的形象,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脱。在诗的开头,作者表达了与青龙僧的深厚情谊,接着描绘了青龙僧放弃官职、削发修行的决心,这不仅展现了他的坚定信念,也折射出诗人自己的生活态度。诗中对生活的空灵与宁静的追求,令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在描写青龙僧在佛门的生活时,诗人用“名香泛窗户,幽磬清晓夕”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氛围,令读者感受到修行的安宁与超脱。最后,诗人对青龙僧的思念与对未来归来的期盼,折射了其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给人以深思。
逐句解析
- 久交应真侣:说明彼此长久交往,可谓知己。
- 最叹青龙僧:对青龙僧的赞叹,表明对其修行态度的钦佩。
- 弃官向二年:放弃官职已经有两年,体现出对世俗的决绝。
- 削发归一乘:剃发成为僧人,追求“一乘法”。
- 了然莹心身:内心清澈明亮,身心都得到了解脱。
- 洁念乐空寂:清净的思想乐于于空寂的生活。
- 名香泛窗户:窗外传来香气,营造出宁静的气氛。
- 幽磬清晓夕:清晨和黄昏的钟声,带来宁静的感受。
- 往年仗一剑:回忆过去的生活,曾经持剑出征。
- 由是佐二庭:辅佐过两位皇帝,显现其才华。
- 于焉久从戎:长时间在军中生活的经历。
- 兼复解论兵:也曾讨论兵法,展现其军事才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湖烟冷吴门”,将湖上的烟雾比作冷冽的氛围,增强了诗意的表达。
- 对仗:如“朝从青莲宇,暮入白虎殿”,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青龙僧的形象,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对世俗的厌倦、对师友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 青龙:象征着高洁与理想。
- 湖烟、淮月:代表宁静与悠远的自然景色,映照出诗人内心的浮云。
- 锡杖、香炉:象征着佛教文化和宗教仪式,体现出修行的平和与庄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青龙僧放弃官职多少年? a) 一年
b) 两年
c) 三年 -
诗人最后思念的对象是? a) 皇帝
b) 师父
c) 朋友
答案:
- b) 两年
- b) 师父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岑参 vs. 王之涣:岑参的诗更注重表达个人情感与哲理,王之涣则更倾向于壮丽的自然景观描写,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岑参诗集》
- 《唐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