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客舍梨叶赤,邻家闻捣衣。
夜来尝有梦,坠泪缘思归。
洛水行欲尽,缑山看渐微。
长安只千里,何事信音稀。
白话文翻译:
在客栈里,梨树的叶子已经变红,邻居家传来捣衣的声音。
夜里常常有梦,泪水潸然滑落,都是因为思念家乡。
洛水的河流快要尽头,缑山的轮廓渐渐模糊。
长安离这里不过千里,为什么音信如此稀少呢?
注释:
- 客舍: 客栈,旅馆。
- 梨叶赤: 梨树的叶子变红,指秋天的景象。
- 捣衣: 用杵捣衣物,表示邻居在洗衣服的声音。
- 坠泪: 形容眼泪流下。
- 洛水: 洛水是长安附近的一条河流。
- 缑山: 在今河南省,因其形状像缝衣针而得名,意指远方的山。
- 信音稀: 消息、音信稀少。
典故解析:
- 洛水: 洛水是古代诗歌中常提到的河流,象征着思乡之情。
- 长安: 长安是唐代的都城,象征着繁华与梦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生平约715年-770年),字子美,号白石,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生于河东(今山西运城)。他以边塞诗闻名,作品多描绘边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战士的豪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岑参在外地旅居时,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借助梨叶变红和邻居的生活细节,表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杨固店》是一首表现思乡之情的诗,宛如一幅秋日的画卷,描绘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思念。诗的开头两句以细腻的描写引入,梨叶的红色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邻家的捣衣声则增添了生活的气息,唤起了诗人对故乡的回忆。
接下来的两句转而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夜来尝有梦,坠泪缘思归",在梦中流下的泪水,正是对故乡无尽怀念的真实写照。洛水的渐尽和缑山的微茫,象征着诗人对归途的渴望和对远方的无奈。最后一句“长安只千里,何事信音稀”,则是对音信稀少的无奈,表现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亲人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示了岑参细腻的观察和深厚的情感,令人心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客舍梨叶赤: 通过景物描写,传递出秋天的氛围,暗示时间的流逝。
- 邻家闻捣衣: 生活的细节,增添了人情味,表现出诗人对周围生活的观察。
- 夜来尝有梦: 夜晚的梦境,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乡情感。
- 坠泪缘思归: 眼泪的流下,极具情感张力,强调思乡之情的沉重。
- 洛水行欲尽: 洛水的流淌似乎也在暗示诗人归乡的迫切。
- 缑山看渐微: 山的轮廓渐渐模糊,象征着归乡路途的遥远和不确定。
- 长安只千里: 表达了对长安的向往,同时也感叹归家难。
- 何事信音稀: 质疑音信稀少,流露出孤独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 诗中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繁华的长安与旅途的寂寥。
- 拟人: “坠泪缘思归”赋予眼泪以情感,使其更具表现力。
- 意象: 梨叶、捣衣、洛水等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表达了内心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思乡为主线,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归家的渴望。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诗人展现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传达了对亲人的深情厚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梨叶: 象征秋天,暗示时光的流逝与变化。
- 捣衣声: 生活气息,体现了人间的温情。
- 洛水: 思乡的河流,象征归家的渴望。
- 缑山: 远方的山,象征归途的遥远与无奈。
- 泪水: 思念的体现,情感的直接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客舍梨叶赤”描绘的季节是什么?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诗人夜晚常常做什么?
- A. 听音乐
- B. 做梦
- C. 写信
- D. 看书
-
最后一句“何事信音稀”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愤怒
- C. 无奈
- D. 失落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岑参的《杨固店》更侧重于内心的情感表达,而《登鹳雀楼》则更多体现壮丽的自然景观和豪放的情感。两首诗在风格上有明显的区别,但都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自然的赞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评析》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