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蜀高祖潜龙日献陈情偈颂》
时间: 2025-01-25 22:56: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蜀高祖潜龙日献陈情偈颂
作者:贯休 〔唐代〕
有叟有叟,居岳之室。
忽振金汤,下彼巉崒。
闻蜀风景,地宁得一。
富人侯王,旦奭摩诘。
龙角日角,紫气盘屈。
揭日月行,符汤禹出。
天步孔艰,横流犯跸。
穆穆蜀俗,整整师律。
髯发垂雪,忠贞贯日。
四人苏活,万里丰谧。
无雨不膏,有露皆滴。
有叟有叟,无实行实。
一瓶一衲,既朴且质。
幸蒙顾盼,词暖恩郁。
轩镜光中,愿如善吉。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提到有位老者住在高山之上,偶然间振动了金汤(象征着权力与财富),降临在这险峻的山崖之中。听闻蜀地的美丽风景,何以能够得其一?富贵之人和侯王们,早晨即兴赋诗。龙角和日角交相辉映,紫气缭绕,日月交替,仿佛是汤和禹的时代。大自然的步伐十分艰难,洪流横冲直撞。蜀地的风俗礼仪严谨而庄重,老者的白发如雪,忠贞的心意贯穿日月。四位贤人复活,万里之间和平安宁。没有雨水就不滋润,有露水则滴滴皆是。有位老者,何尝不是实实在在?一瓶一衲,既淳朴又质朴。幸得您的眷顾,言辞温暖而充满恩泽。愿在光影之中,如同贤者般吉祥。
注释:
- 有叟:指年长者或智者。
- 金汤:象征财富与权力的泉水。
- 巉崒:形容山崖高耸险峻。
- 蜀风景:指四川地区的自然风光。
- 龙角日角:象征着天子的权威和光明。
- 符汤禹出:指古代治水的英雄,寓意治理之道。
- 穆穆蜀俗:形容蜀地礼仪风俗的庄重与严谨。
- 四人苏活:隐喻贤人复兴,象征理想的实现。
- 一瓶一衲:象征简朴的生活方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贯休,唐代著名诗人,生于浙江,因其诗歌多触及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脱俗,常融入道教思想,因而受到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的动荡时期,蜀地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区域,诗人以此为背景表达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对历史人物的敬仰。诗中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蜀地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诗歌鉴赏:
此诗言辞凝练,意象丰富,颇具画面感。贯休以“有叟”开篇,传达出对智慧者的仰慕,接着通过对蜀地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文精神的崇尚。诗中不断对比富贵与朴素,彰显出诗人对物质与精神的思考。在描写中,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和谐的生命观。诗中提到的“龙角日角”,不仅象征着权力与光明,更暗含着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而“忠贞贯日”则表现出对真理与道义的不懈追求。整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引发读者对历史、文化及个人价值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心中那份对理想社会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有叟有叟,居岳之室。:引入老者,居于高山,象征智慧与深邃。
- 忽振金汤,下彼巉崒。:老者的存在似乎唤起了财富与权势,降临于险峻的山崖。
- 闻蜀风景,地宁得一。:赞美蜀地的自然美,感叹其难得。
- 富人侯王,旦奭摩诘。:提到富人和王侯的诗词创作,表达对文化的追求。
- 龙角日角,紫气盘屈。:象征权力与光明的结合,以及祥瑞之气。
- 揭日月行,符汤禹出。:历史人物的典故,暗示治理之道的传承。
- 天步孔艰,横流犯跸。:自然的艰难与环境的挑战。
- 穆穆蜀俗,整整师律。:赞美蜀地的文化礼仪,强调其严谨。
- 髯发垂雪,忠贞贯日。:形容老者的忠贞,象征着久远的信念。
- 四人苏活,万里丰谧。:贤人的复兴,寓意理想社会的实现。
- 无雨不膏,有露皆滴。:自然与生活的相互依存。
- 有叟有叟,无实行实。:强调老者的真实与存在。
- 一瓶一衲,既朴且质。:象征简朴的生活态度。
- 幸蒙顾盼,词暖恩郁。:表达对他人关注的感激之情。
- 轩镜光中,愿如善吉。:向往吉祥,寄托美好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龙角日角”象征权力与光明。
- 对仗:诗句间的整齐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自然景观的描绘中赋予了情感,形成生动的画面。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蜀地美景的赞美、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人文精神的崇尚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叟:象征智慧与经验。
- 金汤:权力与财富的象征。
- 巉崒:自然的险峻与壮丽。
- 紫气:祥瑞与美好的期望。
- 龙角:权威与光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有叟有叟”是指什么? a. 年轻人
b. 智者
c. 富人
答案:b -
“龙角日角,紫气盘屈”中“紫气”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祥瑞
c. 冷酷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蜀风景”主要描述的是? a. 文化
b. 自然美
c. 人物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关注自然与人文,展现出对社会的深刻关怀。
- 李白《庐山谣》:在表现自然美时,融入了更多的豪情与个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贯休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