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山》

时间: 2024-09-19 21:01:16

迥出江上山。

(上山一作山上)双峰自相对。

岸映松色寒。

石分浪花碎。

参差远天际。

缥缈晴霞外。

落日舟去遥。

回首沉青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门山》 ——李白

迥出江上山,
上山一作山上双峰自相对。
岸映松色寒,
石分浪花碎。
参差远天际,
缥缈晴霞外。
落日舟去遥,
回首沉青霭。

白话文翻译:

这座山峦高耸地耸立在江面上,
岸边的松树映衬着一片寒冷的色彩,
石头间流淌着浪花,四散而碎。
山峰参差不齐,延伸到远方的天际,
在晴朗的霞光之外,显得缥缈迷离。
夕阳西下,船只远去,
我回头望去,青色的烟霭在远方沉沉落下。

注释:

  • 迥(jiǒng):意为远离,突出山的孤立。
  • :表示温度低,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 参差:形容山峰高低不平,错落有致。
  • 缥缈:形容轻盈而不真实的样子,给人一种虚幻的感觉。
  • 沉青霭:青色的烟雾,深沉而隐蔽。

典故解析:

李白的《天门山》描绘了天门山的壮丽景色,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陶醉。天门山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位于湖南,因其险峻的山势和美丽的风景而著称。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也体现了李白的豪放与洒脱,正如他一生追求自由与想象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世称“诗仙”。李白一生游历全国,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他的诗风豪放、奔放,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天门山》作于李白的游历过程中,他在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中感受到心灵的释放与归属。诗中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他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李白的《天门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雄伟的自然景观,传达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诗的开头“迥出江上山”便给人一种山体高耸、独立于江水之上的感觉,仿佛在刻画出一种孤独而坚定的存在。接下来的“岸映松色寒”则通过对比,强化了山的冷峻与江水的温柔,展现出一种冰冷与宁静的氛围。整首诗没有复杂的情节,只有自然景色的描绘,但却通过“参差远天际”和“缥缈晴霞外”等意象,呈现出一种遥远而空灵的感觉,仿佛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诗中最后的“回首沉青霭”则带有一种淡淡的惆怅,诗人虽身处美丽的自然中,但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却无时无刻不在。这种情感的交织,形成了诗的丰富内涵,使得《天门山》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对生活哲学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迥出江上山”:这句突出了天门山的高耸和独立,显示出它在江面上的威严。
  2. “岸映松色寒”:岸边的松树呈现出冷色调,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
  3. “石分浪花碎”:生动地描绘了山石与浪花的互动,展现了自然的生动与变化。
  4. “参差远天际”:山峰的错落有致,延伸到远方的天际,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
  5. “缥缈晴霞外”:晴空中的云霞显得轻盈而虚幻,增加了诗的意境。
  6. “落日舟去遥”:夕阳西下,船只逐渐远去,体现出时间的流逝。
  7. “回首沉青霭”:诗人在离去之际回首,看到青色的烟霭,带有一丝惆怅和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岸映松色寒”,通过映衬表现松树的色彩。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例如“参差远天际,缥缈晴霞外”,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赋予其人性化的情感和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天门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李白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他对自由、孤独及美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坚定与孤独,代表诗人内心的独立。
  • 江水:象征流逝的时间,反映出人生的无常。
  • 松树:象征坚韧与冷静,表现出自然的生机与清冷。
  • 夕阳:象征生命的尽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天门山》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白居易
    C) 李白
    D) 王维

  2. 诗中“迥出江上山”中的“迥”字最能表达什么含义? A) 远离
    B) 接近
    C) 隐藏
    D) 彷徨

  3. 诗中“回首沉青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兴奋
    B) 惆怅
    C) 愉悦
    D) 绝望

答案:

  1. C) 李白
  2. A) 远离
  3. B) 惆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同样描绘山的壮美,表达对自然的敬仰。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自然景色展现宁静与和谐。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天门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李白侧重于壮丽与豪放,而王维则更注重宁静与细腻的内心感受。李白的个性和风格更加奔放,而王维则显得更加内敛和深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