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僧崖公》

时间: 2024-09-19 21:01:17

昔在朗陵东,学禅白眉空。

大地了镜彻,回旋寄轮风。

揽彼造化力,持为我神通。

晚谒泰山君,亲见日没云。

中夜卧山月,拂衣逃人群。

授余金仙道,旷劫未始闻。

冥机发天光,独朗谢垢氛。

虚舟不系物,观化游江濆。

江濆遇同声,道崖乃僧英。

说法动海岳,游方化公卿。

手秉玉麈尾,如登白楼亭。

微言注百川,亹亹信可听。

一风鼓群有,万籁各自鸣。

启闭八窗牖,托宿掣电霆。

自言历天台,搏壁蹑翠屏。

凌兢石桥去,恍惚入青冥。

昔往今来归,绝景无不经。

何日更携手,乘杯向蓬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僧崖公
作者: 李白

昔在朗陵东,学禅白眉空。
大地了镜彻,回旋寄轮风。
揽彼造化力,持为我神通。
晚谒泰山君,亲见日没云。
中夜卧山月,拂衣逃人群。
授余金仙道,旷劫未始闻。
冥机发天光,独朗谢垢氛。
虚舟不系物,观化游江濆。
江濆遇同声,道崖乃僧英。
说法动海岳,游方化公卿。
手秉玉麈尾,如登白楼亭。
微言注百川,亹亹信可听。
一风鼓群有,万籁各自鸣。
启闭八窗牖,托宿掣电霆。
自言历天台,搏壁蹑翠屏。
凌兢石桥去,恍惚入青冥。
昔往今来归,绝景无不经。
何日更携手,乘杯向蓬瀛。

白话文翻译:

在朗陵东边的日子,我学习禅宗,白眉的老僧空灵而静谧。
大地如同明镜,清澈透明,风轮回旋。
我揽取自然的力量,化为我的神通。
傍晚时分,我拜访泰山神,亲眼见到日落和云彩。
夜深时,我在山中卧床,月光轻拂衣襟,逃离世俗的人群。
我获得了金仙的道理,连经过的时间都未曾听闻。
冥冥之中,天光闪现,独自清朗,洗去尘世的污秽。
虚舟无拘无束,观赏自然,游历江边的风光。
在江边遇到了志同道合之人,崖公乃是高僧中的英杰。
他讲述佛法,感动了山海,游方的高人化身公卿。
手中持着玉杖,如同登上白色的楼亭。
他的微言细语,注入百川,亹亹的风声信手可听。
四面八方齐鸣,万籁俱寂各自响起。
他开启或关闭窗户,托着宿命如同电闪雷鸣。
自言游历天台,攀登壁垒,脚步轻盈。
凌兢走过石桥,恍惚间进入青冥之境。
往昔与现在归来,绝美的景色无不经历。
何时能再携手,乘着酒杯向蓬莱仙境?

注释:

字词注释:

  • 朗陵: 地名,指今河南省南阳市。
  • 白眉: 指老僧,形容年长高僧。
  • 金仙道: 指道教的修炼方法,追求长生不老。
  • 崖公: 高僧的称谓,象征着高深的道理。
  • 微言: 深奥的言语,佛教的教义。
  • 亹亹: 形容声音的多和杂。
  • 青冥: 天空,表示一种虚无缥缈的境界。
  • 蓬瀛: 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理想的归宿。

典故解析:

  • 泰山: 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常被用作象征伟大的地方。
  • 天台: 指天台山,是佛教重要的道场之一。
  • 蓬莱: 传说中的仙岛,象征着长生与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因其豪放洒脱的个性和高超的诗艺,被誉为“诗仙”。他的一生游历广泛,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作,尤其擅长描写自然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赠僧崖公》成诗于李白晚年,表达了对高僧崖公的敬仰之情。诗中融入了禅宗思想,反映了李白对自然、人生和宇宙的深入思考,体现了他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诗歌鉴赏:

《赠僧崖公》是一首典型的李白风格的诗作,展现了他对禅宗的理解和对高僧崖公的崇敬之情。诗中,李白通过回忆往昔的学习与修行,表达了对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感悟。开篇的“昔在朗陵东”既是对过去的追忆,也是对当下的反思,体现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接下来的“学禅白眉空”则引入了禅宗的主题,白眉的老僧象征着智慧与平和。

李白在诗中使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大地了镜彻”、“晚谒泰山君”等,展现了他与自然的深度融合。诗的后半部分逐渐引入崖公的形象,表现出崖公的智慧与高尚品德。通过“说法动海岳,游方化公卿”的描写,李白赞美了崖公的教诲对他人心灵的影响,强调了佛法的力量。最后两句“何日更携手,乘杯向蓬瀛”则表达了李白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留下了无尽的遐想。

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之间游走,展现了李白对生命、自然与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体现了他对高僧崖公的敬仰与友谊,充满了哲理与诗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在朗陵东,学禅白眉空。: 回忆自己在朗陵东学习禅宗的经历,白眉的老僧象征智慧。
  • 大地了镜彻,回旋寄轮风。: 大地如同明镜,风的回旋传递着自然的力量。
  • 揽彼造化力,持为我神通。: 揽取自然的力量,化为自己的神通。
  • 晚谒泰山君,亲见日没云。: 傍晚拜访泰山神,目睹日落的壮丽景色。
  • 中夜卧山月,拂衣逃人群。: 夜间在山中卧床,月光轻拂衣衫,逃避世俗的喧嚣。
  • 授余金仙道,旷劫未始闻。: 学习金仙的道理,连时间的流逝都未曾听闻。
  • 冥机发天光,独朗谢垢氛。: 冥冥之中,天光闪现,洗净尘世的污秽。
  • 虚舟不系物,观化游江濆。: 虚舟无拘无束,游览江边的美丽风光。
  • 江濆遇同声,道崖乃僧英。: 在江边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人,崖公乃是高僧中的佼佼者。
  • 说法动海岳,游方化公卿。: 讲述佛法,感动山海,成为游方的高人。
  • 手秉玉麈尾,如登白楼亭。: 手持玉杖,如同登上华丽的楼亭。
  • 微言注百川,亹亹信可听。: 他的微言注入百川,风声阵阵,令人信服。
  • 一风鼓群有,万籁各自鸣。: 风声鼓动四方,万籁齐鸣各自响起。
  • 启闭八窗牖,托宿掣电霆。: 开关窗户,托住命运如同电闪雷鸣。
  • 自言历天台,搏壁蹑翠屏。: 自言游历天台,攀登壁垒。
  • 凌兢石桥去,恍惚入青冥。: 走过石桥,恍惚间进入青冥之境。
  • 昔往今来归,绝景无不经。: 往昔与现在的归来,绝美的景色无不经历。
  • 何日更携手,乘杯向蓬瀛。: 何时能再携手,乘着酒杯向蓬莱仙境?

修辞手法:

  • 比喻: “大地了镜彻”比喻大地明亮如镜,表现自然的清澈。
  • 拟人: “万籁各自鸣”赋予自然声音以人性,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崖公的敬仰,表达了李白对自然、人生和精神境界的思考,体现了他追求自由、超脱世俗的理念。诗中展现的高僧形象以及对道理的探讨,反映了李白对佛教的理解与吸收,传递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朗陵: 象征着修行的起点。
  • 泰山: 代表着伟大的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 江濆: 体现了自然的美与人际的交流。
  • 蓬莱: 寓意理想的境界和长生不老的追求。
  • 白眉: 代表智慧与修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白在《赠僧崖公》中学习禅宗的地点是哪里? A. 泰山
    B. 朗陵
    C. 青冥
    D. 蓬莱

  2. 诗中提到的“崖公”是指什么样的人?
    A. 高僧
    B. 武将
    C. 文人
    D. 商人

  3. “何日更携手,乘杯向蓬瀛”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友人的思念
    B. 对自然的向往
    C. 对人生的无奈
    D. 对名利的追求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 《题临安邸》 - 林升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 vs. 杜甫《饮中八仙歌》: 二者均描绘了饮酒与友谊,但李白更显豪放洒脱,而杜甫则多了几分沉郁与现实的考量。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全集》
  • 《中国古典诗歌选》

相关诗句

昔在朗陵东,学禅白眉空。下一句是什么

大地了镜彻,回旋寄轮风。上一句是什么

大地了镜彻,回旋寄轮风。下一句是什么

揽彼造化力,持为我神通。上一句是什么

揽彼造化力,持为我神通。下一句是什么

晚谒泰山君,亲见日没云。上一句是什么

晚谒泰山君,亲见日没云。下一句是什么

中夜卧山月,拂衣逃人群。上一句是什么

中夜卧山月,拂衣逃人群。下一句是什么

授余金仙道,旷劫未始闻。上一句是什么

授余金仙道,旷劫未始闻。下一句是什么

冥机发天光,独朗谢垢氛。上一句是什么

冥机发天光,独朗谢垢氛。下一句是什么

虚舟不系物,观化游江濆。上一句是什么

虚舟不系物,观化游江濆。下一句是什么

江濆遇同声,道崖乃僧英。上一句是什么

江濆遇同声,道崖乃僧英。下一句是什么

说法动海岳,游方化公卿。上一句是什么

昔在朗陵东,下一句是什么

学禅白眉空。上一句是什么

学禅白眉空。下一句是什么

大地了镜彻,上一句是什么

大地了镜彻,下一句是什么

回旋寄轮风。上一句是什么

回旋寄轮风。下一句是什么

揽彼造化力,上一句是什么

揽彼造化力,下一句是什么

持为我神通。上一句是什么

持为我神通。下一句是什么

晚谒泰山君,上一句是什么

晚谒泰山君,下一句是什么

亲见日没云。上一句是什么

亲见日没云。下一句是什么

中夜卧山月,上一句是什么

中夜卧山月,下一句是什么

拂衣逃人群。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