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谈荆渚五昌慨然有作》
时间: 2025-01-27 04:05: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去岁出蜀初东游,
峨舸大艑下荆州。
便风转头五百里,
吟啸已在黄鹤楼。
戏拈铁笛吹出塞,
水涌月落鱼龙愁。
明朝喧传古仙过,
碧玉带束黄絁裘。
岂知一官自桎梏,
簿书期会无时休。
丰城宝剑已化久,
我自吐气冲斗牛。
洞庭四万八千顷,
蟹舍正对芦花洲。
速脱衣冠挂神武,
散发烂醉垂虹秋。
白话文翻译:
去年我刚从蜀地出发,第一次往东游,
乘坐着高大的船只驶下荆州。
顺风转过头来五百里,
我已在黄鹤楼吟唱呼啸。
随意拿起铁笛吹奏,
水面波涌月落,鱼龙俱愁。
明天喧嚣传来古代仙人经过,
玉带束住黄绸衣裳。
怎知一官职像桎梏一样,
文书约定的会面总是没完没了。
丰城的宝剑早已化为久远,
我自己吐气仰天冲向斗牛星。
洞庭湖四万八千顷,
蟹舍正对着芦花洲。
快脱去官服挂上神武,
散发醉酒嬉戏在秋天的彩虹下。
注释:
- 峨舸:形容高大的船只。
- 大艑:指大船,常指商船或官船。
- 黄鹤楼:位于武汉的著名古楼,是古代文人吟咏的胜地。
- 出塞:指离开边塞,通常与战争或边疆生活有关。
- 碧玉带:用碧玉制成的腰带,象征身份和尊贵。
- 桎梏:比喻束缚,指官职的限制。
- 丰城宝剑:指传说中的名剑,象征豪情和志向。
- 斗牛:指斗牛星,古时用来指代北斗星,象征远大的志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致力于恢复南宋的国力,作品以爱国情怀和个人情感为主,风格豪放而细腻。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体现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官场限制的无奈,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历史的追忆。在经历了多次政治失意后,陆游更渴望抛开官职,追求自我。
诗歌鉴赏:
《客谈荆渚五昌慨然有作》是陆游在游历时所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游子的豪情与对自由的渴望。诗开头,陆游回忆起去年出蜀东游的情景,乘坐着峨舸大艑下江而行,展现了他对旅行的热爱。接着,他提到吟啸已在黄鹤楼,表现了他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文化的继承。
在后面几句中,陆游通过戏拈铁笛、吟唱的描写,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束缚的不满。诗中提到的“明朝喧传古仙过”,象征着一段悠久的历史,和与古人对话的渴望。而“岂知一官自桎梏”,则是对自己身处官场的无奈与苦闷。
最后,诗人通过对洞庭湖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人心的无限向往,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脱的境界。结尾处的“速脱衣冠挂神武,散发烂醉垂虹秋”,则是对理想生活的高潮,表现了他希望抛去官职,醉卧自然的愿望,充满了豪情与洒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去岁出蜀初东游:回忆去年从蜀地出发,开始向东的旅程。
- 峨舸大艑下荆州:坐着高大的船只下行至荆州。
- 便风转头五百里:顺风转过头来,感觉已行驶了五百里。
- 吟啸已在黄鹤楼:在黄鹤楼上吟唱呼啸,感受到诗意的流动。
- 戏拈铁笛吹出塞:随意拿起铁笛,吹奏出边塞的曲调。
- 水涌月落鱼龙愁:水面波涌,月亮下落,鱼龙感到愁苦。
- 明朝喧传古仙过:明天传来古代仙人经过的喧嚣。
- 碧玉带束黄絁裘:用碧玉制成的带子束住黄绸衣裳。
- 岂知一官自桎梏:怎知一官职像桎梏一样束缚自己。
- 簿书期会无时休:文书约定的会面总是没完没了。
- 丰城宝剑已化久:丰城的宝剑早已化为久远的传说。
- 我自吐气冲斗牛:我自己吐气仰天,冲向斗牛星。
- 洞庭四万八千顷:描绘洞庭湖的广阔。
- 蟹舍正对芦花洲:蟹舍正对着芦花洲的美景。
- 速脱衣冠挂神武:快脱去官服,挂上神武。
- 散发烂醉垂虹秋:散发醉酒,嬉戏在秋天的彩虹下。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用桎梏比喻官职的束缚,形象生动。
- 夸张:如“冲斗牛”,夸张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陆游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官场束缚的不满,以及对历史与自然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他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鹤楼: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 铁笛:象征着自由与个性,表现了对边疆生活的向往。
- 洞庭湖:象征着壮丽的自然与无尽的空间,表达了诗人的豪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黄鹤楼”位于哪个城市?
- A. 南京
- B. 武汉
- C. 成都
-
诗人用“桎梏”比喻什么?
- A. 自然的限制
- B. 官职的束缚
- C. 个人的情感
-
“丰城宝剑”象征什么?
- A. 豪情与志向
- B. 自由与放纵
- C. 历史的沉重
答案:
- B. 武汉
- B. 官职的束缚
- A. 豪情与志向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陆游的《客谈荆渚五昌慨然有作》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与对人生困境的思考。陆游更倾向于对自然的豪放描写,而杜甫则通过对社会动荡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这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