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宿仰山,翌旦骤霁,混融云"无乃开仰山》
时间: 2025-04-27 06:19: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雨宿仰山,翌旦骤霁,混融云》
作者:范成大 〔宋代〕
谁开大仰云?此岂吾力及。
日光千丈毫,弹指众峰立。
衡山卷阴气,海市发冬蛰。
韩苏两枯鱼,出语自濡湿。
人厄与天穷,底用苦封执?
但喜拄杖俊,仍欣芒屩涩。
向来三尺泥,有足似羁。
龙渊古桥皴,獭径寒溜泣。
春浅山容瘦,风饕涧声急。
一箪寄前村,野蔌旋收拾。
猫头髡笋尖,雀舌剥茶粒。
土毛冠江西,斗酒况可挹。
聊同一笑粲,缓赋百忧集。
白话文翻译:
这片云彩是谁在开启呢?这可不是我能做到的。阳光透过千丈的光芒,轻轻一弹,众峰便矗立起来。衡山卷起阴霾,海市蜃楼在冬眠中浮现。韩愈与苏轼两位文人,口中所说的却是湿漉漉的。人身处困境与天道穷途,何必苦苦执着呢?我只喜爱拄着的这根杖,依然欣赏着那湿润的草鞋。往日三尺泥地,似乎也有着羁绊。龙渊古桥的裂痕,獭的路径在寒流中哭泣。春天刚刚开始,山的容貌显得瘦弱,风在涧边急促呼啸。一筐寄送到前村,野菜随即被收拾。猫头鹰头上的竹笋尖,雀舌剥下茶粒。江西土毛冠,斗酒何妨斟。聊在这里同饮一笑,缓缓写下百忧杂集。
注释:
- 大仰云:指仰山上的云,表示自然景色引发的思考。
- 千丈毫:形容阳光的强烈,千丈形容极高,毫指光线。
- 衡山:指衡山,传说中的名山,象征着伟大与庄严。
- 海市:海市蜃楼,指一种光学现象,表示虚幻或美好的事物。
- 韩苏:指韩愈与苏轼,二位著名的文人。
- 三尺泥:形容生活的艰辛与困境。
- 龙渊古桥:象征历史的痕迹与沧桑感。
- 猫头髡笋:指一种植物,表现乡土气息。
- 斗酒:指饮酒,体现生活的乐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希白,号石湖,南宋诗人、词人。他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真挚,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宿于仰山后的清晨,描绘了雨后初晴的山水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叹,及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大雨宿仰山,翌旦骤霁,混融云》展现了范成大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与思考。作品通过描绘雨后的山景,展现出一种清新而又生动的自然气息。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如“日光千丈毫”、“衡山卷阴气”等,形象地描绘了阳光穿透云层的壮丽景象,及山水间的阴霾与清新交替。
此外,诗中还融入了哲理性的思考,诗人质疑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反思生活的艰辛与困惑。在“人厄与天穷,底用苦封执?”中,诗人表达了对人生困境的思考,以及对命运的无奈与释然。
整首诗气韵生动,情感真挚,透过对自然的描绘,折射出诗人对生活的独立思考与哲学探讨。诗中既有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谁开大仰云?:引入话题,探讨自然的力量。
- 此岂吾力及。:表达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无能为力。
- 日光千丈毫,弹指众峰立。:描绘阳光透过云层,光芒四射的景象。
- 衡山卷阴气,海市发冬蛰。:对比阴霾与光明,展现自然变化的奇妙。
- 韩苏两枯鱼,出语自濡湿。:用韩愈与苏轼的比喻,表现文人内心的沉郁。
- 人厄与天穷,底用苦封执?:反思人生困境与命运,表达对生活的看法。
- 但喜拄杖俊,仍欣芒屩涩。:表现诗人的乐观态度,欣赏生活中的小美好。
- 向来三尺泥,有足似羁。:反映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困顿与羁绊。
- 龙渊古桥皴,獭径寒溜泣。:通过古桥与獭的描写,体现历史的沉淀与情感的流动。
- 春浅山容瘦,风饕涧声急。: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自然的动态与变化。
- 一箪寄前村,野蔌旋收拾。:表现乡村生活的真实,展现日常生活的琐碎。
- 猫头髡笋尖,雀舌剥茶粒。:用生动的细节描绘乡村的生活气息。
- 土毛冠江西,斗酒况可挹。:表现乡土气息与饮酒的乐趣。
- 聊同一笑粲,缓赋百忧集。:最后回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表达乐观与自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日光千丈毫”形象比喻阳光的强烈。
- 拟人:如“獭径寒溜泣”,赋予动物情感。
- 对仗:如“日光千丈毫,弹指众峰立”,形成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结合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思,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命运的反思,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象征变化与无常。
- 阳光:代表希望与生命力。
- 山:象征稳重与永恒。
- 泥:代表现实生活中的艰辛。
- 古桥:象征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范成大
- C) 白居易
- D) 李白
-
诗中提到的“韩苏”指的是哪两位文人?
- A) 韩愈与苏轼
- B) 韩孟与苏轼
- C) 韩愈与李白
- D) 韩愈与杜甫
-
“日光千丈毫”中的“毫”指的是什么?
- A) 针
- B) 光线
- C) 脉络
- D) 毛发
答案:
- B) 范成大
- A) 韩愈与苏轼
- B) 光线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比较范成大的作品与李白《月下独酌》的意境,均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但范成大更注重现实生活的细节,而李白则更倾向于抒发个体情感的豪放。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