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塞上曲
作者: 王镃 〔宋代〕
黄云连白草,万里有无间。
霜冷髑髅哭,天寒甲胄闲。
马嘶经战地,雕认打围山。
移戌腰金印,将军度玉关。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的意思是:黄昏的云彩和白色的草连成一片,辽阔的天地之间没有任何间隔。寒霜使得枯骨在哀鸣,寒冷的天气让铠甲闲置无用。马在战地上嘶鸣,雕鹰在围山上盘旋。转移戍守的任务,腰间挂着金印的将军正要越过玉关。
注释
- 黄云:指黄昏时的云彩,象征凄凉。
- 白草:指枯萎的白色草地,表现出荒凉的景象。
- 霜冷髑髅:霜冷的天气使得骷髅像是在哭泣,形象地表现出战争的惨烈。
- 甲胄闲:铠甲空闲无用,表明战斗已经结束或没有发生。
- 马嘶:马匹在战斗后仍然在叫,显示出战场的气氛。
- 雕认打围山:雕鹰在空中盘旋,象征着战斗的监视与威胁。
- 移戌:转移守卫的任务。
- 金印:将军的权威象征,通常表示指挥权。
- 玉关:重要的关口,象征着边关的险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镃(约1050年-1110年),字正之,号白云,宋代诗人,擅长写边塞诗。王镃的诗歌多描绘边塞的壮丽和战争的悲惨,具有深沉的历史感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塞上曲》写于宋代,正值北方民族侵扰、战争频繁的时期。诗中通过描绘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战场景象,传达了对战争的思考与对士兵的同情。
诗歌鉴赏
《塞上曲》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展现了北方边境的苍凉与战乱的悲惨。诗的开头以“黄云连白草”引入,描绘出一幅荒凉的自然景象,给人以凄凉的感觉,仿佛战争的阴影已笼罩在这片土地上。接下来的“霜冷髑髅哭”,将自然景象与人类的悲惨命运紧密结合,暗示着无数战士的牺牲和死亡。
“天寒甲胄闲”这一句,通过对比手法,突显了战争的冷酷与无情。士兵的铠甲在寒风中闲置,似乎在嘲弄那些曾经的英勇与牺牲。接着,“马嘶经战地”描绘出战马在战场上的悲鸣,进一步渲染了战后的惨烈场景。
最后两句“移戌腰金印,将军度玉关”,将视角转向将军,表达了对边境将领的尊重与期待。通过金印和玉关的象征,诗人传达出对国家安宁和边防安全的渴望。整首诗在悲凉中透出一丝希望,显示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黄云连白草:描绘了灰暗的天空和白色的草地,营造出一种荒凉的氛围。
- 万里有无间:表达了辽阔的边境,似乎没有尽头,象征着无尽的战争。
- 霜冷髑髅哭:用“霜冷”形容寒冷的天气,暗示着死亡与哀痛。
- 天寒甲胄闲:铠甲因寒冷而无人使用,象征着战斗的暂停或士兵的缺席。
- 马嘶经战地:马在战场上的嘶鸣,表达出战斗的余音未散,暗示着战争的残酷。
- 雕认打围山:雕鹰在空中盘旋,象征着战争的监视与威胁。
- 移戌腰金印:将军的权威象征,暗示着调动兵力的重要性。
- 将军度玉关:最后一句强调了将军的使命与责任,象征着保家卫国的决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马嘶经战地,雕认打围山”,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霜冷髑髅哭”,将骷髅与哭泣联系在一起,形象生动,突显战争的惨烈。
- 拟人:自然景象被赋予人的情感,使得诗句更具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严酷环境和战争惨景的描绘,表达了对战士的同情与对国家安宁的渴求。诗歌既有历史的沉重感,又有对将领责任的期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云:象征战争的阴影,预示着不安与动荡。
- 白草:代表荒凉和死亡,反映出战后的惨烈。
- 霜冷:寒冷的天气象征战争带来的苦难与孤独。
- 甲胄:战士的象征,代表勇气与牺牲。
- 马嘶:战斗余音,象征着战争的持续影响。
- 雕:象征监视与威胁,体现战争的紧迫感。
- 金印:象征权威与责任。
- 玉关:象征边境的险要与军事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填空:诗中“黄云连白草”描绘的是一个____的场景。
- 判断:诗中提到的“甲胄”象征着士兵的____。 (对/错)
- 选择题:下列哪个意象不是《塞上曲》中出现的?
A. 黄云
B. 玫瑰
C. 马嘶
D. 金印
答案
- 荒凉
- 对
- B. 玫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李白):同样描绘了边塞的孤独与战斗的悲壮。
- 《出塞》(王昌龄):表达了对边塞战士的敬意和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塞上曲》与《出塞》:两首诗都描绘了边塞的战斗与孤独,但王镃的《塞上曲》更加强调战争的残酷和对将军责任的期待,而王昌龄的《出塞》则更多表达了对战士的思考与爱国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边塞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