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鵁鶄 张耒 〔宋代〕
败荷枯苇一方池, 溪上鵁鶄坐得知。 何事月寒风露下, 挛拳孤影在风枝。
白话文翻译:
在一片枯萎的荷花和干枯的芦苇环绕的池塘中, 溪边的鵁鶄静静地坐着,似乎能感知一切。 为何在月光清冷、风露交加的夜晚, 它那蜷缩的身影孤独地停留在风中的枝头。
注释:
- 鵁鶄(jiāo jīng):一种水鸟,形似鸳鸯,但较小。
- 败荷:枯萎的荷花。
- 枯苇:干枯的芦苇。
- 挛拳:蜷缩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晚年,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感受和对孤独境遇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诗人通过对鵁鶄的观察,表达了自己对孤独和寒冷的感受。诗中的鵁鶄象征着孤独的存在,而败荷枯苇和月寒风露则增强了这种孤寂的氛围。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寂静而寒冷的夜晚。诗中的鵁鶄作为主体,通过其孤独的身影和蜷缩的姿态,传达了诗人对孤独和寒冷的深刻感受。败荷枯苇和月寒风露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凄凉。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败荷枯苇一方池:描绘了一个枯萎的荷花和干枯的芦苇环绕的池塘,营造出一种荒凉的氛围。
- 溪上鵁鶄坐得知:鵁鶄静静地坐在溪边,似乎能感知一切,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鵁鶄以人的感知能力。
- 何事月寒风露下:为何在月光清冷、风露交加的夜晚,这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孤独和寒冷的感受。
- 挛拳孤影在风枝:鵁鶄那蜷缩的身影孤独地停留在风中的枝头,通过“挛拳”和“孤影”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孤独和寒冷。
修辞手法:
- 拟人:将鵁鶄赋予人的感知能力,使其显得更加生动和有情感。
- 意象:通过败荷、枯苇、月寒、风露等意象,营造出孤寂和寒冷的氛围。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鵁鶄的孤独身影和自然景象的荒凉,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和寒冷的深刻感受,以及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和感悟。
意象分析:
- 败荷、枯苇:象征着荒凉和衰败。
- 月寒、风露:增强了孤独和寒冷的氛围。
- 挛拳、孤影:描绘了鵁鶄的孤独和无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鵁鶄象征着什么? A. 孤独 B. 快乐 C. 自由 答案:A
-
诗中哪个词语描绘了鵁鶄的姿态? A. 败荷 B. 枯苇 C. 挛拳 答案:C
-
诗中哪个意象增强了孤独和寒冷的感受? A. 月寒 B. 风露 C. 败荷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耒的《鵁鶄》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但张耒的诗更加注重表达孤独和寒冷的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特点。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的创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