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董叔达故居》

时间: 2025-01-10 22:31:38

短石拂荒阡,诵君孝行全。

甘泉潜易地,至德上通天。

明诏再三下,承欢八十年。

草堂遗址在,溪水绕涓涓。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董叔达故居
王休 〔宋代〕

短石拂荒阡,诵君孝行全。
甘泉潜易地,至德上通天。
明诏再三下,承欢八十年。
草堂遗址在,溪水绕涓涓。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董叔达的故居,短短的石头小路掠过荒芜的田埂,我在这里吟诵着您孝行的美德。甘甜的泉水静静流淌,您的高尚德行直通天际。明朝的诏令多次下达,您在八十年里享受着朝廷的恩宠与欢愉。如今草堂的遗址依然存在,溪水蜿蜒流淌,环绕着这里。

注释:

字词注释:

  • 短石:指小石头。
  • 荒阡:荒芜的田埂。
  • :吟诵、颂扬。
  • :指董叔达。
  • 孝行:孝顺的行为。
  • 甘泉:甘甜的泉水。
  • 潜易地:安静地流淌的地方。
  • 至德:极高的品德。
  • 明诏:明令、诏书。
  • 承欢:接受欢宠。
  • 草堂:草屋,指董叔达的住所。
  • 涓涓:形容水流细小而柔和的样子。

典故解析:

董叔达是指东汉著名的孝子董永,他因孝顺而受到朝廷的表彰。在古代,孝顺被视为最重要的美德之一,因此诗中对其孝行的赞美具有深厚的社会文化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休,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作品多表现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敬仰,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董叔达故居,可能是王休在游览时,看到遗址而感慨创作。诗歌意在弘扬孝道,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孝道的重视。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对董叔达的崇敬和对其孝行的追思。开篇两句描绘了故居的环境,短石与荒阡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显荒凉的氛围,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接下来两句,作者提到“甘泉潜易地,至德上通天”,将董叔达的美德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表现出一种和谐的关系,仿佛他的品德如泉水般滋润着周围的一切,甚至直通天际,彰显了德行的崇高。最后两句则通过草堂遗址和溪水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留给读者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思古之情。

整首诗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也有对孝道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传统美德的崇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短石拂荒阡:描绘故居的环境,短石小路穿过荒芜的田埂,暗示岁月的流逝。
  • 诵君孝行全:我在这里吟诵您全然的孝行,表达对董叔达的敬仰。
  • 甘泉潜易地:甘甜的泉水静静流淌,象征着德行的滋养和传承。
  • 至德上通天:形容董叔达的德行崇高,感动天地。
  • 明诏再三下:指朝廷对董叔达的多次表彰,突出其影响力。
  • 承欢八十年:他在朝廷的宠爱下享受了长达八十年的荣耀。
  • 草堂遗址在:遗址依然存在,历史的痕迹仍在。
  • 溪水绕涓涓:溪水蜿蜒流淌,形象地描绘出宁静的环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孝行比作泉水,表现其滋润人心的特质。
  • 对仗:如“明诏再三下”和“承欢八十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泉水的流淌与董叔达的品德相结合,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写董叔达的故居,缅怀其高尚品德,弘扬孝道,反映了作者对传统美德的崇敬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短石: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时间的流失。
  • 荒阡:代表着人事的变迁和历史的苍凉。
  • 甘泉:象征着德行的滋润,带来生命的活力。
  • 草堂:是孝行的象征,承载着历史的记忆。
  • 溪水:象征着流逝的时间与不变的自然,寓意深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休是哪一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甘泉潜易地”主要表达了什么意象?
    a) 美丽的风景
    b) 高尚的品德
    c) 悲伤的情绪

  3. “草堂遗址在,溪水绕涓涓”中的“溪水”象征了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人的情感
    c) 美好的回忆

答案:

  1. b) 宋代
  2. b) 高尚的品德
  3. a) 时间的流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游子吟》 — 孟郊
  2. 《春夜喜雨》 — 杜甫

诗词对比:

  • 《游子吟》与《过董叔达故居》都表现了对孝道的重视,但前者更侧重于表达母爱的伟大,后者则专注于孝子的事迹和影响,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2. 《宋代诗人传》
  3. 《古诗文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