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落日碧江静,莲唱清且闲。
更寻花发处,借月过前湾。
白话文翻译:
夕阳落下,碧绿的江水静谧无声,荷花在水面上轻声吟唱,清幽而闲适。再去寻找花朵开放之处,借着明月的光辉,划过前方的水湾。
注释:
字词注释:
- 落日:夕阳,太阳下沉。
- 碧江:形容江水清澈、碧绿的样子。
- 莲:指荷花,常生于水中,象征纯洁。
- 唱:吟唱,歌唱。
- 清且闲:清幽宁静且闲适。
- 更寻:再去寻找。
- 花发处:花盛开的地方。
- 借月:借用月光。
- 前湾:前方的水湾。
典故解析:
- 荷花常常被用来象征高洁的品质,古人常以“出淤泥而不染”来赞美荷花的纯洁。
- “借月”暗示了月光的柔和和自然的美,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约830年-912年),唐代诗人,字子安,号元居,晚号贯休,晚唐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风格清幽、洒脱,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常常借自然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感与思考。诗中描绘的宁静江水和荷花,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晚望》通过简单的几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边晚景。诗的开头“落日碧江静”便勾勒出夕阳西下,江水静谧的画面。接着“莲唱清且闲”则赋予了这个场景生机,荷花在水中轻声吟唱,似乎在诉说着内心的悠闲与宁静。诗人以此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叹以及内心的宁静。
接下来的“更寻花发处,借月过前湾”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景象的继续探索和向往。月光的映衬让整个画面更显得柔和与梦幻,展示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清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美好瞬间的珍视,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与细腻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落日碧江静”:描绘日落时分,江水静谧无声,营造出一种安静、悠闲的氛围。
- “莲唱清且闲”:荷花在水面上轻声吟唱,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 “更寻花发处”: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寻,表现出一种探索的精神。
- “借月过前湾”:运用月光的美丽,给自然景色增添了一层梦幻的色彩。
修辞手法:
- 对比:日落与江水的静谧形成强烈对比,强化了时光流逝的感觉。
- 拟人:将荷花拟人化,赋予其“唱”的动作,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意象:月光与江水的结合,形成了一幅优美和谐的自然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宁静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生闲适状态的追求,展现了唐代文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与审美情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碧江:象征宁静与纯洁的心境。
- 莲:象征高洁与优雅。
- 月:象征明亮与柔和,常用于表达温馨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莲唱清且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忧伤
B. 闲适
C. 激动
答案: B -
“借月过前湾”中的“月”寄托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温暖与柔和
C. 怨恨
答案: B -
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A. 风暴
B. 宁静的江水与夕阳
C. 繁华的市景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贯休的《晚望》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但贯休更强调闲适的心境,而王维则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流露出一丝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研究》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唐代诗歌的背景与风格,以及贯休的诗歌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