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暑不出》

时间: 2025-01-11 23:53:03

赫赫三万里,共煮一鼎汤。

蓬茅数椽屋,何处有清凉。

惟有摄心坐,憩此真道场。

清虚无一物,焚灼不能伤。

自我知此趣,两脚不下堂。

人皆笑我拙,我亦笑人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赫赫三万里,共煮一鼎汤。蓬茅数椽屋,何处有清凉。惟有摄心坐,憩此真道场。清虚无一物,焚灼不能伤。自我知此趣,两脚不下堂。人皆笑我拙,我亦笑人狂。

白话文翻译:

炎炎夏日,三万里大地如同煮沸的一锅热汤。我居住在简陋的茅屋中,何处能找到一丝清凉?唯有静心打坐,在这真正的修行场所休息。心灵清净无物,即使烈火焚烧也无法伤害。自从我领悟了这种乐趣,双脚就不再踏出家门。人们都笑我愚笨,我也笑他们狂妄。

注释:

  • 赫赫:形容炎热的样子。
  • 三万里:极言地域之广,此处指整个大地。
  • 一鼎汤:比喻大地如同一锅煮沸的热汤。
  • 蓬茅数椽屋:形容简陋的居所。
  • 摄心坐:指静心打坐,修炼心性。
  • 真道场:指修行的场所。
  • 清虚:指心灵清净无物。
  • 焚灼:指烈火焚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此诗创作于夏日酷暑之时,表达了作者在炎热中寻求心灵清凉的愿望。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相对安定,但文人多关注个人修养和内心世界。夏日酷暑,人们普遍感到不适,而作者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在炎热中寻求心灵清凉的独特体验。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夏日酷暑的景象,并表达了作者在炎热中寻求心灵清凉的愿望。诗中,“赫赫三万里,共煮一鼎汤”形象地描绘了夏日大地的炎热,而“蓬茅数椽屋,何处有清凉”则表达了作者对清凉的渴望。后文通过“摄心坐,憩此真道场”和“清虚无一物,焚灼不能伤”表达了作者通过静心打坐来寻求心灵清凉的方法。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在炎热中寻求内心宁静的独特体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赫赫三万里,共煮一鼎汤”:通过夸张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夏日大地的炎热。
  • “蓬茅数椽屋,何处有清凉”:表达了作者对清凉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简朴的生活环境。
  • “惟有摄心坐,憩此真道场”:表达了作者通过静心打坐来寻求心灵清凉的方法。
  • “清虚无一物,焚灼不能伤”:强调了心灵清净无物,即使外界环境恶劣也无法伤害。
  • “自我知此趣,两脚不下堂”: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修行方式的喜爱,愿意足不出户。
  • “人皆笑我拙,我亦笑人狂”: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看法的超然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共煮一鼎汤”比喻大地如同一锅煮沸的热汤。
  • 夸张:如“赫赫三万里”夸张地描绘了地域之广。
  • 对比:如“人皆笑我拙,我亦笑人狂”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的超然态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在炎热中寻求心灵清凉的愿望,并通过静心打坐来实现这一目标。诗中展现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世俗看法的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赫赫:形容炎热的样子。
  • 三万里:极言地域之广,此处指整个大地。
  • 一鼎汤:比喻大地如同一锅煮沸的热汤。
  • 蓬茅数椽屋:形容简陋的居所。
  • 摄心坐:指静心打坐,修炼心性。
  • 真道场:指修行的场所。
  • 清虚:指心灵清净无物。
  • 焚灼:指烈火焚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赫赫三万里,共煮一鼎汤”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夸张 C. 对比 D. 拟人

  2. 诗中“蓬茅数椽屋,何处有清凉”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对炎热的不满 B. 对清凉的渴望 C. 对简朴生活的满足 D. 对世俗看法的超然态度

  3. 诗中“惟有摄心坐,憩此真道场”表达了作者的什么修行方式? A. 静心打坐 B. 外出避暑 C. 读书学习 D. 与世隔绝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表达了作者在山居中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 杜甫《夏夜叹》:描绘了夏日夜晚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清凉的渴望。

诗词对比:

  • 张耒《畏暑不出》与王维《山居秋暝》: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在炎热中寻求心灵清凉的愿望,但张耒的诗更注重内心的修行,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自然环境的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歌,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诗歌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