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试即事杂书率用秋日同文馆为首句》

时间: 2025-01-11 21:59:20

邃馆深鱼钥,华堂静锁闱。

每劳蛩作伴,不与燕同归。

古栋蜗成篆,空墙藓作衣。

寂寥还泛菊,九日莫相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邃馆深鱼钥,华堂静锁闱。每劳蛩作伴,不与燕同归。古栋蜗成篆,空墙藓作衣。寂寥还泛菊,九日莫相违。

白话文翻译:

深邃的馆舍紧锁着鱼形的门钥,华丽的厅堂静静地关闭着门扉。常常有蟋蟀作为伴侣,却不与燕子一同归去。古老的屋梁上蜗牛留下的痕迹如同篆书,空荡的墙壁上苔藓像是衣服。在寂静中还会赏菊,九月初九不要忘记相聚。

注释:

  • 邃馆:深邃的馆舍。
  • 鱼钥:古代门锁的一种,形状似鱼。
  • 华堂:华丽的厅堂。
  • 锁闱:关闭的门扉。
  • 蛩:蟋蟀。
  • 古栋:古老的屋梁。
  • 蜗成篆:蜗牛爬行留下的痕迹,形容古老。
  • 藓作衣:苔藓覆盖,形容墙壁的荒凉。
  • 泛菊:赏菊。
  • 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此诗可能是在某个秋日,作者在同文馆中感受到的寂寥与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同文馆的寂静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感和对重阳节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日同文馆的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馆舍的深邃与寂静。诗中“邃馆深鱼钥,华堂静锁闱”描绘了馆舍的封闭与静谧,而“每劳蛩作伴,不与燕同归”则表达了作者的孤独与不随流俗的态度。后两句“古栋蜗成篆,空墙藓作衣”通过对古老屋梁和空墙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寂寥的氛围。最后“寂寥还泛菊,九日莫相违”则寄托了对重阳节的期待,希望在节日中找到一丝慰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邃馆深鱼钥,华堂静锁闱”:描绘了馆舍的深邃与静谧,鱼钥和锁闱都是封闭的象征。
  • “每劳蛩作伴,不与燕同归”:通过蟋蟀作为伴侣,表达了作者的孤独,不与燕子同归则显示了作者的独立性格。
  • “古栋蜗成篆,空墙藓作衣”:通过对古老屋梁和空墙的描写,加深了寂寥的氛围,蜗成篆和藓作衣都是对自然侵蚀的描绘。
  • “寂寥还泛菊,九日莫相违”:寄托了对重阳节的期待,泛菊是赏菊的雅事,九日指重阳节,莫相违表示不要忘记相聚。

修辞手法:

  • 比喻:“古栋蜗成篆”中,蜗牛的痕迹被比喻为篆书,形象地描绘了古老。
  • 拟人:“空墙藓作衣”中,苔藓被拟人化为衣服,形象地描绘了墙壁的荒凉。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秋日同文馆寂静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感和对重阳节的期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节日的敏感与热爱。

意象分析:

  • 鱼钥:象征封闭与静谧。
  • 蛩:象征孤独与不随流俗。
  • 蜗成篆:象征古老与时间的痕迹。
  • 藓作衣:象征荒凉与自然的侵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鱼钥”象征什么? A. 开放 B. 封闭 C. 美丽 D. 古老
  2. “每劳蛩作伴”中的“蛩”指的是什么? A. 燕子 B. 蟋蟀 C. 蝴蝶 D. 蜜蜂
  3. 诗中提到的“九日”指的是什么节日? A. 中秋节 B. 端午节 C. 重阳节 D. 春节

答案: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表达了重阳节的思乡之情。
  • 杜甫的《登高》:描绘了秋日登高的景象,与本诗的秋日寂寥形成对比。

诗词对比:

  • 张耒的《未试即事杂书率用秋日同文馆为首句》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两者都涉及重阳节,但张诗更多表达的是寂寥与期待,而王诗则是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的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