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杂咏二十首·东渚》

时间: 2025-01-11 01:51:06

团团凌风桂,宛在水之东。

月色穿林影,却下碧波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城南杂咏二十首·东渚 张栻 〔宋代〕 团团凌风桂,宛在水之东。 月色穿林影,却下碧波中。

白话文翻译:

圆圆的桂树在风中摇曳,仿佛在水东边。 月光穿过树林的影子,落在碧绿的水面上。

注释:

  • 团团:形容圆圆的样子。
  • 凌风:在风中摇曳。
  • 桂:桂树,常绿乔木,花香。
  • 宛在:仿佛在。
  • 水之东:水的东边。
  • 月色:月光。
  • 穿林影:穿过树林的影子。
  • 却下:落在。
  • 碧波:碧绿的水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文多表现理学思想,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选自《城南杂咏二十首》,是张栻在城南游玩时所作的一系列诗。诗中描绘了自然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宁静安详的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月夜下的自然景色。首句“团团凌风桂”,用“团团”形容桂树的形态,给人以圆润、饱满的感觉,而“凌风”则赋予了桂树动态美。次句“宛在水之东”,通过“宛在”一词,营造了一种朦胧、梦幻的氛围。后两句“月色穿林影,却下碧波中”,月光穿过树林,落在水面上,形成了一幅静谧而又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感受和深沉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团团”和“凌风”两个词,形象地描绘了桂树在风中的姿态,给人以视觉和触觉的双重感受。
  • 次句“宛在水之东”,用“宛在”一词,增强了桂树与水之间的联系,营造了一种超脱现实的意境。
  • 后两句通过“月色穿林影”和“却下碧波中”,描绘了月光与水面的交融,形成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画面。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团团”形容桂树,使其形象更加生动。
  • 拟人:“凌风”赋予了桂树动态,使其仿佛有了生命。
  • 对仗:“月色穿林影,却下碧波中”中的“穿”与“下”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月夜下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桂树、月色、林影、碧波。
  • 桂树象征着坚韧和美好,月色和林影共同营造了一种幽静的氛围,碧波则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团团凌风桂”形容的是什么? A. 月亮 B. 桂树 C. 水波
  2. “月色穿林影”中的“穿”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A. 穿过 B. 照射 C. 落下
  3. 诗的最后一句“却下碧波中”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月亮落在水中 B. 月光落在水中 C. 桂树落在水中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观书有感》:同样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 苏轼的《赤壁赋》: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深沉的哲理思考。

诗词对比:

  • 张栻的《城南杂咏二十首·东渚》与朱熹的《观书有感》: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的创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