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巽葛敏修二学子和予食笋诗次韵答之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1 05:12: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韭黄照春盘,菰白媚秋菜。
惟此苍竹苗,市上三时卖。
江南家家竹,剪伐谁主宰。
半以苦见疏,不言甘易坏。
葛陂雕龙睡,未索儿孙债。
獭胆能分杯,虎魄妙拾芥。
此物于食殽,如客得傧介。
思入帝鼎烹,忍遭饥涎嘬。
懒林供翰墨,砧杵风号噫。
每下叹枯株,焚如落樵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韭菜和秋天的菰菜,二者各有风味,然而唯有竹苗常年都有市场。江南的每家每户都有竹子,谁又能主宰它的收割呢?有些竹子因苦涩而被人疏远,却不言其甘甜易坏。葛陂的雕龙在安静地睡觉,并不向后代索要债务。獭胆可以分杯,虎魄则能巧妙地捡拾芥菜。这些食物如同客人所需的傧介,思绪入了帝鼎中烹饪,忍不住饥饿而唾涎欲滴。懒散的树林供给了我文房四宝,砧杵在风中发出叹息。每当我看到那枯老的竹株,都会感慨万千,仿佛在燃烧落下的伐木工的采集。
注释
- 韭黄:春天生长的韭菜,颜色金黄,常用作菜肴。
- 菰白:一种水生植物,秋天成熟,白色的部分可食用。
- 苍竹苗:指青翠的竹苗,常年可供食用。
- 江南:指中国南方地区,竹子生长丰富。
- 葛陂:地名,可能指一种特定地形或地方。
- 獭胆:獭的胆囊,古人用其药用和食用。
- 虎魄:一种植物,可能指虎皮兰。
- 帝鼎:古时的烹饪器具,象征技艺高超的烹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修水人,宋代著名书法家、诗人。他为“江西诗派”的代表之一,诗作多表现出清新、自然的风格,常以生活琐事为题材,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黄庭坚晚年,当时他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诗中用竹、韭、菰等自然景象,表现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思考,同时也反映出对时光流逝、人生起伏的感慨。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这首诗通过对春夏秋冬食材的描绘,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细腻体悟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韭黄照春盘,菰白媚秋菜”引入,表现了春秋两季特有的美食,生动形象。接着,诗人转而关注竹子的存在,这种常青的植物象征着生命的坚韧和持久,暗示了人们在生活中应如何面对变化与挑战。
诗中“惟此苍竹苗,市上三时卖”的描写,反映了竹子在江南人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同时也引发对物质和精神世界的思考。诗的后半部分“思入帝鼎烹,忍遭饥涎嘬”则表现了对生活的渴望和对美食的追求,流露出一种人性化的情感。最后“焚如落樵采”一句,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不要轻易浪费。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仅是对食材的赞美,也是对生活、对时间流逝的深刻反思。黄庭坚用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无常,体现了他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韭黄照春盘:春天的韭菜映照在盘子上,色泽鲜艳。
- 菰白媚秋菜:秋天的白菰菜则显得娇美。
- 惟此苍竹苗:唯有这青翠的竹苗常年都有市场。
- 市上三时卖:竹子在市场上几乎每时每刻都有售。
- 江南家家竹:江南的每家每户都有竹子。
- 剪伐谁主宰:谁又能主宰竹子的剪伐呢?
- 半以苦见疏:一部分竹子因其苦涩而被疏远。
- 不言甘易坏:却不言其甘甜易坏之处。
- 葛陂雕龙睡:在葛陂,雕龙静静地睡着。
- 未索儿孙债:雕龙并未向后代索要债务。
- 獭胆能分杯:獭的胆囊能够分酒。
- 虎魄妙拾芥:虎魄则能巧妙地捡拾芥菜。
- 此物于食殽:这些食物如同宾客所需的傧介。
- 思入帝鼎烹:思绪仿佛进入了帝鼎中烹饪。
- 忍遭饥涎嘬:忍不住饥饿而唾涎欲滴。
- 懒林供翰墨:懒散的树林供给文房四宝。
- 砧杵风号噫:砧杵在风中发出叹息。
- 每下叹枯株:每次看到枯竹都会感叹。
- 焚如落樵采:仿佛在燃烧落下的伐木工的采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食物比作宾客所需的傧介,形象生动。
- 拟人:竹子、雕龙都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和特征,让自然更具生命。
- 对仗:诗句之间对仗整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自然食材和生活琐事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以及对生命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韭黄: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菰白:代表秋天的成熟与丰饶。
- 苍竹:象征坚韧与持久的生命力。
- 雕龙:隐喻着安静与不求回报的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韭黄”象征什么?
- A. 春天的生机
- B. 秋天的丰收
- C. 夏天的炎热
-
“江南家家竹”表达了什么?
- A. 江南的竹子多
- B. 每家都喜欢竹子
- C. 竹子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
“忍遭饥涎嘬”中的“涎”指的是什么?
- A. 口水
- B. 汗水
- C. 泪水
答案:
- A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
- 杜甫《月夜忆舍弟》:也有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对比:
- 黄庭坚与李白的诗风不同,黄庭坚更注重自然细腻的描写,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与奔放的情感表达。二者在对生活的理解上均表现出深刻的哲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黄庭坚诗文选》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