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斋竹三绝》

时间: 2025-01-27 03:32:45

旧山修竹半尘埃,谁种南林待我来。

新笋出墙秋雨足,闭门长与护苍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旧山修竹半尘埃,
谁种南林待我来。
新笋出墙秋雨足,
闭门长与护苍苔。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林画面:在旧山上,修长的竹子半掩在尘埃之中,谁在南边的树林里等待我到来呢?新鲜的竹笋已经从墙外钻出,秋雨滋润得很好。我关上门,与那青苔长久相伴。

注释

  • 旧山:指已经存在很久的山脉。
  • 修竹:高大挺拔的竹子。
  • 半尘埃:有些许尘埃落在竹子上,暗示竹子的历史感。
  • 南林:南边的树林。
  • 新笋:新长出的竹笋。
  • 闭门:关上门,象征隐居或不与外界接触。
  • 护苍苔:保护长着的青苔,表示对自然的珍视。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明显的典故,但“竹”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高洁、坚韧的品格,是文人雅士所推崇的植物。诗中提到的“秋雨”和“青苔”则反映了秋天的气息,寓意着宁静和沉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涧溪,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兄苏轼共称“苏门四学士”。他擅长诗、文、词,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辙隐居时,表现了他对自然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反映了当时文人追求清幽、淡泊名利的精神追求。

诗歌鉴赏

《南斋竹三绝》展现了作者对山林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描绘“修竹”“新笋”“苍苔”等意象,表现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开头两句,诗人描绘了旧山上的竹子,竹子与尘埃的对比,似乎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沉淀。而“谁种南林待我来”则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期待,似乎在等待命运的召唤。后两句的“新笋出墙”和“闭门”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关注与欣赏,隐喻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归属感及拒绝世俗的决心。整首诗在意象上构建了一个宁静、和谐的山林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哲思与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旧山修竹半尘埃”:旧山中的修竹,已被岁月沾染,似乎在诉说着历经风霜的故事。
    • “谁种南林待我来”:诗人感叹自己与南林的缘分,充满期待与孤独。
    • “新笋出墙秋雨足”:新笋的生长象征着生命的复苏,秋雨的滋润则暗示着富饶与希望。
    • “闭门长与护苍苔”:诗人选择与青苔长久相伴,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与拟人等手法,竹子和青苔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的表达力。
    • 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文学美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象征高洁和坚韧。
    • 新笋:象征生机与希望。
    • 苍苔:象征宁静与岁月的沉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新笋”象征着什么? A. 死亡
    B. 生机
    C. 冷漠
    D. 纷扰

  2. 诗人通过“闭门”表达了什么? A. 对外界的拒绝
    B. 对朋友的欢迎
    C. 对工作的热爱
    D. 对金钱的追求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竹里馆》

诗词对比

  • 苏轼《题西林壁》与苏辙的竹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苏轼的诗更多涉及哲理思考,而苏辙则倾向于隐逸生活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苏辙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