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
时间: 2025-04-29 01:25: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秦娥
仇远 〔宋代〕
秋乍觉。露凉顿觉罗衾薄。
罗衾薄。黄昏庭院,水风帘幕。
阑干待月花时约。
愁长梦短浑忘却。
浑忘却。南山猿鹤,北枝乌鹊。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天刚来时,我忽然感觉到露水变凉,薄薄的罗衾也显得冷。
薄薄的罗衾,黄昏时分在庭院中,水波轻拂着帘幕。
栏杆上等候着月亮的约定,花儿在此时静静等待。
愁苦漫长,梦境却短暂,让我几乎忘记了一切。
我真的几乎忘记了,南山的猿声和北枝的乌鹊。
注释:
- 乍觉:刚刚感觉到。
- 罗衾:用薄罗织成的被子,体现出秋天的寒意。
- 黄昏庭院:描绘了一个宁静的黄昏场景。
- 阑干:栏杆,指楼台的边缘。
- 花时约:指约定好的花期,暗示着对美好时光的期待。
- 愁长梦短:愁苦绵长,而梦境却短暂,反映出对现实的无奈。
- 南山猿鹤,北枝乌鹊:用猿声和乌鹊的意象,表达对自然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仇远是宋代的一位词人,他的作品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境著称。仇远生活在北宋时期,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交织,影响了他的创作风格。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秋天,正值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个人情感的思考,秋天的凋零和寒意引发了他对生命、爱情和自然的感慨。
诗歌鉴赏:
《忆秦娥》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映射出诗人在秋天的孤独与思念。诗的开头“秋乍觉”,瞬间拉入秋天的氛围,露水的凉意使得“罗衾薄”,这一句中,简单的环境描写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诗人通过对薄被的感受,表达出内心的孤寂和对温暖的渴望。
“黄昏庭院,水风帘幕”的描写,营造了一个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场景,水波轻拂,帘幕轻摇,似乎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波动。在这个黄昏的时刻,诗人不仅在等待月亮的升起,更是在等待一份情感的回应。
“愁长梦短”则是情感的高潮,愁苦的漫长让人难以逃避,而梦境的短暂又让人无从把握,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最后一句“南山猿鹤,北枝乌鹊”用自然的声音来衬托诗人的情感,猿声与乌鹊,交织成一幅孤独的画面,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凄凉。
整首词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传达了深沉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仇远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感受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动人的秋日图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乍觉:初秋时节,突如其来的凉意。
- 露凉顿觉罗衾薄:露水的凉意让人感到薄被的寒冷,表现了季节的变化。
- 黄昏庭院,水风帘幕:描绘宁静的黄昏,水波轻拂帘幕,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阑干待月花时约:在栏杆上静静等待着月亮和花期的约定,寓意对美好时光的期待。
- 愁长梦短浑忘却:感叹愁苦漫长而梦境短暂,几乎忘却了一切。
- 南山猿鹤,北枝乌鹊:用猿声和乌鹊的意象,表达对自然和孤独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罗衾薄”比喻内心的孤冷。
- 拟人:水风轻拂,仿佛有生命的存在。
- 对仗:如“南山猿鹤,北枝乌鹊”,形成对称的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色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思念与无奈,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短暂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秋:象征着凋零与思念。
- 露:表现出季节的变化与寒意。
- 罗衾:体现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 月:代表着期盼与美好。
- 猿鹤与乌鹊:自然的声音,象征孤独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罗衾薄”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温暖
- B. 寒冷
- C. 快乐
-
“愁长梦短”中“梦短”主要指什么?
- A. 梦境时间短暂
- B. 梦境内容丰富
- C. 梦境不真实
-
诗中提到的“南山猿鹤”主要用来表现什么?
- A. 宁静
- B. 孤独
- C. 欢乐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相见欢》:李煜,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
- 《秋夕》:杜甫,描绘秋天的凄凉与孤独。
诗词对比:
- 《忆秦娥》 vs 《红楼梦》中的诗词:两者都描绘了秋天的孤独与思念,但《红楼梦》更侧重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体现出更多的社会背景和人物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