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鴈》

时间: 2025-01-26 23:49:01

来时沙碛已沙霜,飞过江南木叶黄。

水阔天低云暗澹,朔风吹起自成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来时沙碛已沙霜,
飞过江南木叶黄。
水阔天低云暗澹,
朔风吹起自成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候鸟(大雁)归来的情景。诗的开头提到,候鸟归来的路上,沙地上已经结霜;接着它们飞过江南时,树木的叶子已经变黄。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水面宽阔,天空低沉,云朵显得暗淡而朦胧,北风吹起,形成了整齐的行列。


注释:

字词注释:

  • 沙碛:指沙滩或沙地。
  • :指秋冬季节早晨在地面上出现的白色冰晶。
  • 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通常风景秀丽。
  • 木叶黄:指树叶在秋冬季节变黄。
  • 水阔:水面宽广。
  • 天低云暗澹:形容天空低沉,云朵暗淡模糊。
  • 朔风:北风,通常是寒冷的风。
  • 自成行:自动形成行列。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江南”一词常常代表着温暖和富饶,与北方的萧瑟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自然的深刻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他在诗词、散文和古文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擅长以清新自然的风格描绘生活和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欧阳修晚年,正值秋冬交替之际。他通过描写候鸟的迁徙,表现了自然的变化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他在政治波动中的淡泊心态。


诗歌鉴赏:

《鴈》是一首描写秋冬季节候鸟迁徙的诗,诗人在简洁的字句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和自然的景象。首句“来时沙碛已沙霜”,通过“沙霜”的意象,展现了时节的变迁与寒冷的来临。接下来的“飞过江南木叶黄”,描绘了候鸟在温暖的江南上空飞翔的景象,形成了对比,突显出北方的寒冷。

“水阔天低云暗澹”的意象,营造了一种空旷、孤寂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最后“朔风吹起自成行”则展现了候鸟在寒风中列队飞行的壮观场面,生动而富有动感。整首诗以鸟的迁徙为线索,寄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景象的深深敬畏。

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生命和时光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孤独而又坚韧的美感,体现了欧阳修那种既关心社会又热爱自然的文人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来时沙碛已沙霜:候鸟在回来的路上,沙地上已经结霜,暗示时间的推移和寒冷的到来。
  2. 飞过江南木叶黄:候鸟飞过江南,树叶变黄,展现了丰秋的景象。
  3. 水阔天低云暗澹:水面开阔,天空低沉,云朵暗淡,营造了一种孤独的氛围。
  4. 朔风吹起自成行:北风吹起候鸟,形成整齐的队伍,表现出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韧性。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人生的变迁。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与平衡,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候鸟的迁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沙碛:象征荒凉与寒冷,暗示季节的变迁。
  • 木叶黄:象征秋天的到来,突出自然的变化。
  • 水阔天低:象征孤独和广阔,体现诗人的心境。
  • 朔风:象征寒冷,增强了诗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木叶黄”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诗句“朔风吹起自成行”中的“朔风”指的是哪种风? A. 东风
    B. 南风
    C. 西风
    D. 北风

  3. 本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了对什么的思考? A. 自然的美
    B. 时光的流逝
    C. 个人的困惑
    D. 社会的变迁

答案:

  1. C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欧阳修《鴈》与王维《鸟鸣涧》:两首诗都通过鸟的飞翔来表现自然的美,但欧阳修侧重于候鸟的迁徙与时间的流逝,而王维则更注重瞬间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欧阳修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鴈》这首诗的意境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