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霁山架阁同宿同中》

时间: 2025-01-27 04:10:56

秋风山馆客,移席近灯前。

共语忽深夜,相看非少年。

斗垂天末树,鳞出雨余天。

亦有茅檐下,饭牛人未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风山馆客,移席近灯前。
共语忽深夜,相看非少年。
斗垂天末树,鳞出雨余天。
亦有茅檐下,饭牛人未眠。

白话文翻译:

秋风吹拂,山间小屋里有客人,移开桌椅坐到灯前。
我们聊着聊着,忽然发现已是深夜,彼此相视,心中感慨时光不再。
在斗大的天空下,树木垂下枝头,雨后的天空中,鱼鳞似的云彩浮现。
在那茅草屋檐下,还有一个人正在为牛喂食,直到深夜未曾入眠。

注释:

  • 山馆:山中的小屋,隐喻隐居生活。
  • 移席:将座位移近灯光,表示与友人亲密交流。
  • 共语:一起交谈。
  • 斗垂:斗是指星斗,形容星空的广阔。
  • :像鱼鳞一样的云彩,形容雨后的天象。
  • 茅檐:茅草屋的屋檐。
  • 饭牛:喂牛,指农民的日常劳作。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夜晚的场景与自然景物,突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庚,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表现隐逸生活与自然情趣,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季,诗人在山间小屋中与友人同宿,感受自然的宁静与人际间的温馨,反映了宋代士人的隐逸理想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本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宁静场景,诗人和友人在山馆中相聚,共同享受这份难得的静谧。通过“秋风”、“灯前”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显 melancholic 的气氛。夜深时的交谈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尤其是“相看非少年”一句,明白了岁月不再的感慨。诗中“斗垂天末树,鳞出雨余天”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树与天的交融,雨后的清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夜图景。同时,最后一句提到的“饭牛人未眠”,不仅体现了农人的辛劳,也与诗人夜晚的闲适形成对比,让人思考生活的不同状态。整体而言,诗歌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宋代士人对隐逸生活及自然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秋风山馆客:描绘秋天的山中小屋,有客人来访,烘托出闲适的氛围。
    • 移席近灯前:客人们为了更好地交谈,移动座位,显示出温馨的互动。
    • 共语忽深夜:交谈中不知不觉已是深夜,表明时间的飞逝。
    • 相看非少年:回首往事,感叹自己已不再年轻,带有些许感伤。
    • 斗垂天末树:描绘星空下的树木,展现自然的壮丽与广阔。
    • 鳞出雨余天:雨后清新的天空,细腻如鱼鳞,生动形象。
    • 亦有茅檐下:提到茅檐下的农村生活,形成与前文的对比。
    • 饭牛人未眠:描绘农民的辛劳,强调生活的多样性。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鳞出雨余天”比喻云彩的形态,形象生动。
    • 对仗:前后句在结构上相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秋夜的宁静与人际交流,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体现了隐逸生活的理想与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秋风:象征着季节的变化,传递出一种清冷与思索的情感。
  • 灯光:象征着温暖与希望,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 树木与星空:展现自然的宏伟与神秘,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茅檐与牛:反映农村生活的简单与真实,代表着一种质朴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移席”是指什么?

    • A. 移动座位
    • B. 搬家
    • C. 旅行
    • D. 开派对
  2. 诗中“相看非少年”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开心
    • B. 感伤
    • C. 忧虑
    • D. 疲惫
  3. 诗中提到的“茅檐下,饭牛人未眠”意味着什么?

    • A. 农民的辛勤劳作
    • B. 诗人的闲适
    • C. 夜晚的寂静
    • D. 人与自然的和谐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黄庚的《林霁山架阁同宿同中》均描绘山水田园的生活,但王维更偏重于孤独与自然的交融,而黄庚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楚辞·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