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再至淮南
作者:曹彦约〔宋代〕
湓浦经从后,淮壖欲到时。
江山春自改,风雨日相随。
泥滑禽犹诉,崖悬马欲疑。
解鞍聊间息,造物本无私。
白话文翻译
再一次来到淮南,
经过湓浦后,快要到达淮壖。
江山在春天里自会改变,
风雨伴随日子不断变化。
泥滑的路上,禽鸟仍在鸣叫,
悬崖之上,马儿显得有些犹豫。
卸下鞍具稍作歇息,
造物主的安排本是无私的。
注释
- 湓浦:指的是长江与淮河交汇之地,风景秀丽,是古代文人常游览之处。
- 淮壖:指淮河边的山。
- 江山春自改:春天的江山自然会有新的变化,表现了自然的规律。
- 泥滑:形容道路湿滑,行走困难。
- 禽犹诉:禽鸟在高声鸣叫,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 崖悬马欲疑:马在悬崖边缘行走,似乎有些犹豫不决。
- 解鞍聊间息:卸下马鞍稍作休息,表达一种放松和享受自然的心情。
- 造物本无私:大自然的造物是公平的,没有私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彦约,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其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索,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再至淮南》创作于诗人游历淮南之际,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诗中融合了春天的变化与个人的感受,表现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世事的思考。
诗歌鉴赏
《再至淮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的诗。诗人在游历淮南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春天的变化与大自然的魅力。首句“湓浦经从后,淮壖欲到时”开篇直接点明地点,营造出一种行走中的期待感。诗人借着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出一种流动的时间感。接下来,“江山春自改,风雨日相随”,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多变的气候,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
在后两句中,诗人通过“泥滑禽犹诉,崖悬马欲疑”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中的生物与环境的互动,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细致观察。禽鸟的鸣叫与马儿的犹豫,既是对自然的描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哲思。最后一句“解鞍聊间息,造物本无私”,则是对自然的感悟,强调自然的公平与无私,寓意深远。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与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理解,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湓浦经从后:描述了路过湓浦的情景,引入了即将到达的目的地。
- 淮壖欲到时:表达了对即将到达淮壖的期待,营造出一种行旅的氛围。
- 江山春自改:强调春天的到来带来了自然的变化,表现了生机与活力。
- 风雨日相随:描绘了春天多变的天气,象征着人生的无常。
- 泥滑禽犹诉:表现了道路的泥滑与禽鸟的鸣叫,反映了生动的自然景象。
- 崖悬马欲疑:马在悬崖边缘踌躇不前,寓意着对未知的迷茫与犹豫。
- 解鞍聊间息:卸下马鞍稍作休息,体现出一种放松与享受自然的心情。
- 造物本无私:总结出大自然的公正与无私,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理解。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泥滑禽犹诉”将禽鸟的鸣叫与泥滑的环境联系起来,生动形象。
- 拟人:赋予禽鸟和马以人类的情感,使自然景象更具生动性。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尊重与感悟。同时,诗中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强调了自然的公平与无私,传递出一种哲理性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湓浦:象征着旅程的开始与期待。
- 春天:代表生机与变化,暗示生命的轮回。
- 禽鸟:象征自由与生命力,表现自然的活力。
- 悬崖:象征着人生的挑战与未知。
- 马:代表着旅行与探索的心态。
- 解鞍:象征放松与享受自然的心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地点是?
- A. 湓浦
- B. 淮壖
- C. 江山
- D. 以上都是
-
填空题:诗中提及“泥滑禽犹___”。
-
判断题:整首诗传达了对自然的无私与公正的理解。(对/错)
答案
- D. 以上都是
- 诉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多了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 《送元二使安西》:注重人情与壮志,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通过对比,曹彦约的《再至淮南》更注重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与内心感受的反映,而其他诗作则融入了更多的人生哲理与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