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柳 退道者堕进道者升》

时间: 2025-01-11 10:14:54

退道愚生。

意乱心生。

丧命尽贪生。

不畏神明察日,千愆万过迷生。

死堕酆都苦苦,苦尽傍生。

进道清真忘世梦,闲看圣教似书生。

达理悟修生。

气结神灵异,自然有、霞彩光生。

宝鉴碧霄光耀,真个先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退道愚生。意乱心生。丧命尽贪生。不畏神明察日,千愆万过迷生。死堕酆都苦苦,苦尽傍生。进道清真忘世梦,闲看圣教似书生。达理悟修生。气结神灵异,自然有霞彩光生。宝鉴碧霄光耀,真个先生。

白话文翻译:

退道的人愚蠢,内心纷乱不已,贪生怕死,最终丧失了生命。对神明的审察毫不畏惧,犯下千错万错仍然迷失于此生。堕入阴间常常承受痛苦,痛苦无尽地缠绕在身边。进道的人追求清真,忘却尘世的梦境,悠闲地看待圣教,宛如读书人。明白了道理,领悟了修行,精气神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异彩,仿佛霞光普照。宝鉴在碧空中熠熠生辉,这才是真正的老师。

注释:

  • 退道:指放弃修行和追求道理的人。
  • 愚生:愚蠢的生命,指未能悟道的人。
  • 丧命尽贪生:因贪恋生命而失去生命。
  • 神明察日:神明能察看日常的行为。
  • 千愆万过:形容错误极多。
  • 酆都:指阴间或冥府。
  • 进道清真:追求真理,向善而行。
  • 闲看圣教似书生:淡然观看圣教,有如读书人一般。
  • 气结:精气神的结合。
  • 霞彩光生:五光十色的光彩,形容神奇的状态。
  • 宝鉴碧霄:象征高尚的境界。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处玄,元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以高洁的思想和独特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以道教思想为基础,强调内心的修养和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 创作背景:在元代,由于社会动荡,许多文人纷纷追求道教思想以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安宁。此诗正是反映了诗人对退道者的批判与对进道者的赞美,表达了他对真理和修行的向往。

诗歌鉴赏:

《山亭柳》通过对比退道与进道的两种人生态度,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诗中,退道者因贪恋尘世而迷失方向,最终导致痛苦的结局;而进道者则追求真理,超越尘世的梦境,获得了内心的宁静和光明。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哲理,揭示了道教思想中关于生死、贪欲与修行的关系。

诗的开头便以“退道愚生”一语道出退道者的无知,接着通过描绘内心的纷乱与外在的迷失,生动地展示了贪生怕死的愚蠢。而随后的“进道清真忘世梦”,则转向了对进道者的赞美,强调了追求真理和修行的重要性。诗人在结尾用“宝鉴碧霄光耀”寓意真正的修行者如同明灯,照亮了迷途者的方向,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退道愚生。意乱心生。”:退道者愚昧无知,心中纷乱。
    • “丧命尽贪生。”:因贪恋生命而最终失去生命。
    • “不畏神明察日,千愆万过迷生。”:不怕神明的审察,错误多多却仍迷失。
    • “死堕酆都苦苦,苦尽傍生。”:堕入阴间,承受无尽的苦痛。
    • “进道清真忘世梦,闲看圣教似书生。”:进道者追求真理,超然世外。
  • 修辞手法

    • 对比:退道与进道的对比,展现不同的人生态度。
    • 比喻:将修行者比作“真个先生”,彰显其高尚的境界。
  •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劝导人们追求真理,重视内心修行,反对贪生怕死的退道心态,强调修行带来的内心宁静和光明。

意象分析:

  • 退道:象征迷失与无知。
  • 进道:象征追求真理与修行。
  • 酆都:象征死亡与苦难。
  • 宝鉴碧霄:象征高尚与光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退道者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 A. 贪生怕死
    • B. 心中清明
    • C. 追求真理
  2. 进道者的态度如何?

    • A. 忘却世俗
    • B. 迷失方向
    • C. 恐惧神明
  3. 诗中提到的“酆都”指的是什么?

    • A. 天堂
    • B. 阴间
    • C. 人间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 诗词对比

    • 对比《山亭柳》与杜甫的《登高》,两者均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但《登高》更侧重于对时局的感慨,而《山亭柳》则强调内心修行的重要性。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道教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
  • 《刘处玄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