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书》

时间: 2025-01-11 16:45:33

纷纷议论出多门,安得真儒号缙绅。

名教一宗长有主,中原万里岂无人。

皇王旁伯时虽异,礼不诗书道自新。

观古事多今可见,不知何者谓经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偶书 邵雍 〔宋代〕

纷纷议论出多门,安得真儒号缙绅。 名教一宗长有主,中原万里岂无人。 皇王旁伯时虽异,礼不诗书道自新。 观古事多今可见,不知何者谓经纶。

白话文翻译:

众说纷纭出自多门,如何能得真儒号称缙绅。 名教一宗长久有主,中原万里岂会无人。 皇王旁伯时代虽异,礼不诗书道自新。 观古事多今可见,不知何者谓经纶。

注释:

  • 纷纷议论:指各种不同的意见和议论。
  • 多门:出自多个来源或途径。
  • 真儒:真正的儒家学者。
  • 缙绅:古代官员的代称。
  • 名教:指儒家礼教。
  • 一宗:一个流派或体系。
  • 皇王旁伯:指不同的时代和统治者。
  • 礼不诗书:指礼制和诗书传统。
  • 道自新:指道理和思想不断更新。
  • 经纶:指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梅山,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作多表现理学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和人生哲理。此诗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议论纷纭、缺乏真正儒家学者的忧虑,以及对儒家传统和中原文化的自信。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邵雍观察到当时社会议论纷繁,而真正的儒家学者不多见的情况下所作,表达了他对儒家传统的坚持和对中原文化的信心。

诗歌鉴赏:

邵雍的《偶书》一诗,通过对当时社会议论纷纭的描述,表达了对真正儒家学者的渴望和对儒家传统的坚守。诗中“纷纷议论出多门”一句,描绘了当时社会思想的多元和混乱,而“安得真儒号缙绅”则流露出对真正儒家学者的期待。后文通过对“名教一宗”和“中原万里”的肯定,展现了作者对儒家传统和中原文化的自信。最后两句通过对古事的观察,提出了对治理国家大政方针的思考,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感和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纷纷议论出多门”:描述社会议论的多样性和混乱。
  2. “安得真儒号缙绅”:表达对真正儒家学者的渴望。
  3. “名教一宗长有主”:强调儒家传统的持久和主导地位。
  4. “中原万里岂无人”:展现对中原文化的自信。
  5. “皇王旁伯时虽异”:指出不同时代的差异。
  6. “礼不诗书道自新”:强调礼制和诗书传统的不断更新。
  7. “观古事多今可见”:通过观察古事来思考当下。
  8. “不知何者谓经纶”:提出对治理国家大政方针的疑问。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纷纷议论”与“安得真儒”,“名教一宗”与“中原万里”。
  • 比喻:通过“纷纷议论”比喻社会思想的多元和混乱。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社会议论的描述和对儒家传统的肯定,表达了对真正儒家学者的渴望和对儒家传统及中原文化的自信,同时也提出了对治理国家大政方针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纷纷议论”:象征社会思想的多元和混乱。
  • “真儒”:象征真正的儒家学者。
  • “名教一宗”:象征儒家传统。
  • “中原万里”:象征中原文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纷纷议论出多门”一句,描述了什么? A. 社会议论的多样性和混乱 B. 儒家传统的持久和主导地位 C. 对真正儒家学者的渴望 D. 对中原文化的自信

  2. 诗中“安得真儒号缙绅”表达了什么? A. 社会议论的多样性和混乱 B. 儒家传统的持久和主导地位 C. 对真正儒家学者的渴望 D. 对中原文化的自信

  3. 诗中“名教一宗长有主”强调了什么? A. 社会议论的多样性和混乱 B. 儒家传统的持久和主导地位 C. 对真正儒家学者的渴望 D. 对中原文化的自信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表达了对儒家传统的坚守和对社会变革的思考。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通过对古事的回忆,表达了对儒家传统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邵雍的《偶书》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两者都表达了对儒家传统的坚守,但邵雍更侧重于对真正儒家学者的渴望,而王安石则更侧重于对社会变革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思想。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邵雍诗歌的背景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