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旱三首》
时间: 2025-01-11 07:54: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问津六辅到长安,满目疲羸不忍观。
耕耨又孤今岁饱,盖藏尤比去年难。
绮罗有目须令见,铁石为心方自宽。
欲借玉阶空怅望,救民无术愧空餐。
白话文翻译:
问津的六辅(指沿途的地方)抵达长安,满眼看到的是疲惫的景象,让人不忍直视。
今年的耕作又是如此孤独,丰收的希望难以实现,特别是藏粮的情况,比去年更加艰难。
绮罗(美丽的丝绸)虽美,却要让人看见,心如铁石才能宽慰自己。
想借助玉阶(象征权贵或富贵)空自怅望,救助百姓却无能为力,心中愧疚只得空吃饭。
注释:
- 问津:询问渡口,指沿途问路。
- 六辅:指古代的六个辅佐之地,暗指途经的地方。
- 疲羸:疲惫瘦弱的样子。
- 耕耨:指农业耕作。
- 盖藏:指储存粮食。
- 绮罗:美丽的丝绸,象征富贵。
- 铁石:形容内心坚硬。
- 玉阶:象征高贵的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字子华,号岳阳,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公元1086年,卒于1142年。他以其豪放的个性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感知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时,正值夏季旱灾严重的时期。诗人目睹了农村的困境与民众的苦难,心中感到无比忧虑与愧疚,因此写下此诗,表达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夏旱三首》通过生动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首联“问津六辅到长安”以问路的方式引出长安的情景,表现出对沿途景象的细致观察。接着,诗人以“满目疲羸不忍观”传达了对农村百姓生活困苦的深切感受,令人无法直视的疲惫景象,突显了社会的悲惨与无奈。
接下来的几句则描绘了农民的辛苦耕作与丰收的渺茫,反映出自然灾害对民生的严重影响。“耕耨又孤今岁饱,盖藏尤比去年难”,不仅是对农业的描绘,更是对社会经济状况的深刻揭示。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与愧疚,想要借助权贵的地位来帮助百姓,却发现自己无能为力,令其内心充满了悲哀。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简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与自我反思,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意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问津六辅到长安:问路的旅人经由六辅之地来到了长安,暗示了长途跋涉的辛苦与艰难。
- 满目疲羸不忍观:眼前的景象令人心痛,众生疲惫瘦弱,情感强烈。
- 耕耨又孤今岁饱:农民在孤独的耕作中,丰收的希望却渺茫。
- 盖藏尤比去年难:今年的粮食储存更比去年困难,突显自然灾害的影响。
- 绮罗有目须令见:美丽的丝绸虽美,但需要被人看到,暗示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 铁石为心方自宽:内心如铁石般坚硬,才能对自己宽容。
- 欲借玉阶空怅望:想要依靠权贵的地位来帮助百姓,却只能空自怅望。
- 救民无术愧空餐:感到无力救助百姓,心中愧疚无以言表。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今年饱”与“去年难”的对比,突显了时局的变化。
- 比喻:将心比作“铁石”,表现出内心的坚硬与无奈。
- 排比:前两句的结构相似,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表现了诗人对社会民生的深切关怀,反映了自然灾害造成的苦难与人们的无奈,体现了诗人对自身无力感的愧疚与反思。
意象分析:
- 六辅:象征沿途的艰辛与困苦。
- 疲羸:代表百姓的生活困境。
- 绮罗:象征富贵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 玉阶:象征权贵与地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问津六辅到长安”中的“六辅”指的是? A. 六个地方
B. 六个朋友
C. 六个国家
D. 六个山脉 -
诗中提到的“绮罗”象征什么? A. 贫穷
B. 富贵
C. 自由
D. 劳动 -
诗人对百姓的态度是? A. 漠不关心
B. 深切关怀
C. 讽刺
D. 无所谓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卖炭翁》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写了战乱给民众带来的苦难,与岳珂的《夏旱三首》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都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关心与对社会现状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岳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