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词十三首》

时间: 2025-01-10 23:23:40

明月愁人夜未央,篷窗如昼水浪浪。

何处笛,起凄凉。

梅花喷作一天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渔父词十三首
作者:蒲寿宬 〔宋代〕

明月愁人夜未央,
篷窗如昼水浪浪。
何处笛,起凄凉。
梅花喷作一天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夜晚,明亮的月光让人感到忧愁,夜还未结束,窗外的波浪似乎在不断起伏。远处传来的笛声令人感到凄凉,梅花在寒霜中盛开,仿佛预示着一种孤独和冷清的氛围。

注释:

字词注释:

  • 愁人:指令人忧愁的人或情境。
  • 夜未央:夜晚还没有结束,形容时光漫长。
  • 篷窗:篷布做的窗户,常见于船上或草舍。
  • 水浪浪:水面起伏的样子,形容波浪。
  • 凄凉:形容悲凉、孤寂的感觉。
  • 喷作:喷洒、喷发。
  • 一天霜:形容梅花在霜雪中盛开的景象。

典故解析:
梅花象征着坚韧和高洁,常常用来表达诗人的孤独和志向。古人常借梅花表达对困境的坚持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蒲寿宬,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而闻名。他的作品多以山水、渔舟生活为题材,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在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可能在渔舟之上或是静谧的山水间,受月光和水浪的影响,产生了对孤独和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明亮的月光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忧愁的氛围。开头的“明月愁人夜未央”即刻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情绪的夜晚,月光照耀下的孤舟,显得格外沉重。接下来的“篷窗如昼水浪浪”,则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出水波荡漾的景象,与诗人的内心感受相呼应。水波的起伏不仅是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波动。

“何处笛,起凄凉”一句,笛声的飘渺与凄凉感交织在一起,令人想起离别与孤独。笛声虽美,却更添了几分忧伤,暗示着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

最后一句“梅花喷作一天霜”以梅花的坚韧与寒霜的冷酷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在困境中仍然保持的高洁品格。梅花在严寒中绽放,展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传递出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坚持。

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示了孤独夜晚的忧愁与美丽,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明月愁人夜未央:明亮的月光让人感到忧愁,夜晚似乎还很漫长。
  • 篷窗如昼水浪浪:篷窗透出明亮的光,水面波浪起伏,象征着诗人的内心波动。
  • 何处笛,起凄凉:远处传来的笛声令人感到凄凉,强调孤独的氛围。
  • 梅花喷作一天霜:梅花在寒霜中绽放,象征坚韧与高洁,暗示诗人面对困境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与愁苦相联系,生动地表达了情感。
  • 拟人:笛声被赋予情感,使得孤独感更为深刻。
  • 对仗:运用对仗的形式,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孤独、忧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传达了对理想和信念的坚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光明与希望,同时也带来孤独感。
  • 水浪:象征心情的波动,展示自然的变幻。
  • 笛声:象征遥远的思念与孤独。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表达在逆境中保持理想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明月愁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愁 C. 兴奋

  2. “何处笛,起凄凉”中的“笛声”可以象征什么? A. 欢乐 B. 哀伤 C. 友谊

  3. 梅花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冷漠 B. 坚韧 C. 无奈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登高》:杜甫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描写月光下的孤独感,但更具豪放之气;蒲寿宬的作品则显得更加细腻和凄凉。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探讨了对亲人的思念,但蒲寿宬更关注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内化。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蒲寿宬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