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乐亭 其二》

时间: 2025-01-27 03:25:01

平芜十顷绿含烟,胜事兴衰已百年。

岛榭漫随民意乐,溪山应喜主人贤。

点妆野趣滩边鹭,彷佛妖容水上莲。

日日流风转谣俗,棹歌长在钓鱼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众乐亭 其二
作者: 胡宗愈 〔宋代〕

平芜十顷绿含烟,
胜事兴衰已百年。
岛榭漫随民意乐,
溪山应喜主人贤。
点妆野趣滩边鹭,
彷佛妖容水上莲。
日日流风转谣俗,
棹歌长在钓鱼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绿意盎然、烟雾缭绕的地方,表达了人们的兴衰变迁已经经历了百年。岛上的亭阁随民众的欢愉而兴建,溪水与山峦似乎也因主人贤明而感到欢喜。滩边的白鹭如同妆点的野趣,仿佛水面上的妖艳莲花。每天的微风都在改变世俗的传言,划船的歌声依然在钓鱼船上回荡。

注释

  • 平芜:平坦的田野,指广阔的绿地。
  • 十顷:十顷地,形容地面积广阔。
  • 含烟:烟气缭绕,形容景色朦胧。
  • 胜事:美好的事情,此处指乐事。
  • :亭阁,供人休息或观景的建筑。
  • 彷佛:似乎,好像。
  • 妖容:妖艳的容貌,形容美丽。
  • 棹歌:划船时唱的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宗愈(出生于11世纪),字子云,号退庵,宋代的诗人、文学家,曾任地方官,热爱自然,作品多表达对自然和人情的热爱。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结合地方风物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众乐亭 其二》创作于当时社会繁荣、文化兴盛的背景下,诗中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色和人文环境的和谐。诗的开头两句以“平芜十顷绿含烟”描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色彩鲜明,令人心情愉悦。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人文,提到“岛榭漫随民意乐”,展现了人们在自然中寻求乐趣的情景,表明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诗人通过描绘鹭鸟和水上莲花,进一步表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情之美的交融,传达出一种和谐的生活态度。

在后面的两句中,诗人以“日日流风转谣俗”描绘了生活中不断变化的世态人情,表现了对生活的深刻观察。最后一句“棹歌长在钓鱼船”,更是将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向高潮,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间乐趣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平芜十顷绿含烟:描绘一片广阔的、绿意盎然的田野,烟雾弥漫,给人以朦胧的美感。
  2. 胜事兴衰已百年:美好的事情和兴衰变化已经经历了百年,体现了时间的流逝。
  3. 岛榭漫随民意乐:岛上的亭阁随民众的乐趣而兴建,表现了民众的欢愉与自然的融合。
  4. 溪山应喜主人贤:溪水与山峦因主人贤明而喜悦,传达出对贤者的赞美。
  5. 点妆野趣滩边鹭:滩边的白鹭如同妆点的野趣,表现了自然的美丽。
  6. 彷佛妖容水上莲:白鹭仿佛水面上的妖艳莲花,进一步渲染了美的意象。
  7. 日日流风转谣俗:每天的微风改变着世俗的传言,表现了生活的变化。
  8. 棹歌长在钓鱼船:划船时的歌声依然在钓鱼船上回荡,展现了生活的乐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鹭比作妆点,水面上的莲花比作妖艳的容貌,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拟人:溪山“应喜”表现出自然对人情的感应,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点妆野趣”和“彷佛妖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热爱,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含烟:象征生机与活力。
  • 岛榭:代表人类文化的创造。
  • 白鹭水上莲:象征自然之美与纯洁。
  • 棹歌:代表生活的乐趣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主要景象是什么? a) 城市风光
    b) 自然景色
    c) 战争场景

  2. “日日流风转谣俗”中的“流风”用来表达什么? a) 变化
    b) 恒定
    c) 静止

  3. 诗中提到的“主人贤”指代谁? a) 诗人自己
    b) 自然
    c) 明智的人

答案

  1. b) 自然景色
  2. a) 变化
  3. c) 明智的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雪》 by 柳宗元
  • 《春晓》 by 孟浩然

诗词对比

将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胡宗愈更注重人与自然的互动,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思考。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自然观和人生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胡宗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