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谒金门(春暮有感)
作者: 杨冠卿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伤漂泊。负了花前期约。寒食清明都过却。愁怀无处著。晴日柳阴池阁。风絮斜穿帘幕。帘外秋千闲彩索。断肠人寂寞。
白话文翻译:
我因漂泊而感到伤感,未能如期与花前的约定相聚。寒食节和清明节已经过去,我的愁苦的心情无处寄托。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柳树的阴影洒在池阁上,风中的絮状物斜斜地穿过帘幕。帘外的秋千上彩色的绳索闲挂着,像是映衬着我这孤独的心情,令人倍感寂寞。
注释:
- 漂泊:流浪,四处游荡,心情忧伤。
- 寒食:指寒食节,春季的一个传统节日,通常在清明节前。
- 愁怀:忧愁的心情。
- 晴日:晴天。
- 柳阴:柳树的阴影。
- 池阁:池塘旁边的楼阁。
- 风絮:风中的柳絮。
- 秋千:一种儿童游玩的玩具,这里象征着无聊和闲散。
- 断肠:形容极度忧伤,心如刀割。
典故解析:
- 寒食节:古代为了纪念介之推而设立的节日,传统上人们在这一天不生火做饭,吃冷食。
- 清明:清明节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象征着追忆和缅怀。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杨冠卿,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著称,常在诗中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感悟。
-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春末时节,诗人因漂泊在外,对过去的美好时光和约定感到惋惜,传达出深深的孤独与思念。
诗歌鉴赏:
《谒金门(春暮有感)》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索的诗。诗中通过描写春末的景象,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首句“伤漂泊”直接点出了诗人的情感状态,接着提到“负了花前期约”,暗示了对未能如愿的懊悔。寒食和清明的节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对过往的追忆,愁怀无处寄托的情感更是加深了孤独的感受。
接下来的景物描写充满了生动的细节,“晴日柳阴池阁”展现出春日的美丽,但在这美好之中,诗人却感到更加的孤寂。诗中的“风絮斜穿帘幕”不仅形象生动,也营造出一种轻盈却又无奈的氛围。秋千的闲彩索,象征着无趣和空虚,更加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寂寞。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的交织中,展现了一个游子在春暮时节的复杂心境,既有对美好过去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孤独的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伤漂泊:表达了诗人因漂泊而产生的伤感。
- 负了花前期约:未能如期与心中所爱相聚,暗含对未达成约定的遗憾。
- 寒食清明都过却:提到两个传统节日,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 愁怀无处著:感到愁苦无处寄托,情感的无奈。
- 晴日柳阴池阁:描绘出一个美丽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 风絮斜穿帘幕:自然景象细腻且富有动感,传达出春风的轻柔。
- 帘外秋千闲彩索:秋千的静止暗示着诗人的孤独和无聊。
- 断肠人寂寞:以“断肠”形容极度的孤独与痛苦,情感达到了高潮。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断肠”形容痛苦,增加情感深度。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结合,增强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晴日柳阴池阁”,展现了工整的诗句结构。
-
主题思想:诗歌表现了人对于时光流逝、孤独和未实现理想的深切思考,传达出一种哀怨与无奈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柳:象征离愁别绪,春天的柳树常与思念相连。
- 池阁:代表安静的栖息之地,然而在孤独中显得空虚。
- 秋千:象征童年与快乐,现今却成了孤寂与无聊的象征。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两个节日是?
- A. 端午节和中秋节
- B. 寒食节和清明节
- C. 春节和元宵节
- 诗人因何感到伤感?
- A. 因为天气不好
- B. 因为漂泊与未能实现的约定
- C. 因为生病
- “风絮斜穿帘幕”中的“风絮”指的是什么?
- A. 柳树的叶子
- B. 风中的柳絮
- C. 细雨
- 诗中提到的两个节日是?
-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登高》
-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孤独,但更侧重于家国情怀与时代的艰难。两首诗在情感上有共鸣,但风格和焦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