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堂》

时间: 2025-01-11 01:38:59

姓名无复世人闻,静处何妨独策勋。

久矣不堪东阁客,归哉无媿北山文。

横林霜近有丹叶,平野雨余多断云。

更喜鸬鹚来渐熟,一溪烟水与中分。

意思解释

野堂

作者: 陆游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姓名无复世人闻,静处何妨独策勋。
久矣不堪东阁客,归哉无媿北山文。
横林霜近有丹叶,平野雨余多断云。
更喜鸬鹚来渐熟,一溪烟水与中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淡泊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我已无人知晓姓名,静处于此又何妨独自书写功勋?
已经很久不愿意在东阁做客,归来时不觉得北山的文采有何羞愧。
横林霜降,近处的树叶已呈丹红,平原上雨后多了几片断云。
更令我喜悦的是,鸬鹚渐渐熟悉水域,一溪烟水将我们隔开。


注释:

  • 姓名无复世人闻: 自己的名字再也无人提及,表明诗人对名利的淡薄。
  • 静处何妨独策勋: 处于安静之地,独自写作也能有所成就。
  • 久矣不堪东阁客: 形容自己久未在东阁中做客,表示对繁华生活的厌倦。
  • 归哉无媿北山文: 回归自然生活,不觉得羞愧于北山的文笔。
  • 横林霜近有丹叶: 霜降之际,树林中的红叶映衬着秋色。
  • 平野雨余多断云: 雨后的平原上,天空中还残留着几片云。
  • 更喜鸬鹚来渐熟: 更加欢喜的是鸬鹚在水中渐渐变得熟练。
  • 一溪烟水与中分: 一条溪水将烟雾和水面分开,形成美丽的画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和散文家,经历了国家灭亡和南宋建立的历史变迁,作品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名利的厌倦,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平静的向往。


诗歌鉴赏:

陆游的《野堂》蕴含着深厚的哲理和对人生的感悟。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姓名无复世人闻”开篇,直接表明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漠,表达了一种恬淡自适的生活态度。接着,诗人通过“静处何妨独策勋”的句子,展现了他在宁静中依然坚持创作的决心。他不再向往繁华的“东阁”,而是选择了“北山”这样自然的归宿,体现出他对归隐生活的珍视。

在描写自然景色时,陆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尤其是“横林霜近有丹叶,平野雨余多断云”,既有对季节变迁的敏感,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最后一句“更喜鸬鹚来渐熟,一溪烟水与中分”则是诗人对自然和谐的向往,鸬鹚的游弋与溪水的分隔,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图景,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蕴深远,既有自然描绘的细腻,又有哲理思考的深邃,是陆游在晚年对生活的反思与感悟,展现了他作为诗人的风范和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姓名无复世人闻: 自我隐退,世人不再关注自己,感到无所依恋。
  2. 静处何妨独策勋: 选择安静的生活,也能在内心书写自己的成就。
  3. 久矣不堪东阁客: 对繁华喧嚣的厌倦,渴望归于自然。
  4. 归哉无媿北山文: 回归自然,心中无愧。
  5. 横林霜近有丹叶: 描绘秋天的景象,意在表现生命的美丽与短暂。
  6. 平野雨余多断云: 雨后的平野,象征着清新与希望。
  7. 更喜鸬鹚来渐熟: 自然中的生物,反映了诗人的内心宁静。
  8. 一溪烟水与中分: 形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象征诗人的生活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 “一溪烟水”象征着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和谐。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 “丹叶”“断云”“鸬鹚”都是自然意象,传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漠和对自然的向往,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陆游对人生、自然和自我价值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丹叶: 秋叶,象征着生命的美丽与短暂。
  • 断云: 雨后云朵的残影,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 鸬鹚: 自然中的生物,象征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
  • 溪水: 代表流动与变化,象征着生活的不断流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阁”代表什么?
    A. 繁华的生活
    B. 隐逸的生活
    C. 大山

  2. “久矣不堪东阁客”中的“客”指的是?
    A. 游客
    B. 朋友
    C. 自己

  3.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追求名利
    B. 渴望归隐
    C. 感到厌倦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比较陆游的《野堂》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陆游更强调对世事的淡泊,而王维则更突出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