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忆旧山日,与君同聚沙。
未能精贝叶,便学咏杨花。
苦甚伤心骨,清还切齿牙。
何妨继馀习,前世是诗家。
白话文翻译:
我常常怀念那段与您在旧山一起聚沙的日子。
虽然我未能专注于精修贝叶,
却已开始学习吟咏杨花。
心中苦痛得令人心碎,
清晨的寒凉让我咬牙切齿。
但无妨继续我的余习,
毕竟我前世就是个诗人。
注释:
- 长忆:长久地怀念。
- 旧山日:指与朋友一起在过去的山中度过的时光。
- 聚沙:聚集沙子,可能是指一种闲适的活动。
- 精贝叶:指精心修习的文艺或技艺,贝叶经常用作书写材料。
- 咏杨花:吟咏杨树的花,象征春天和生命。
- 苦甚伤心骨,清还切齿牙:形容内心的痛苦,像是痛到骨髓。
- 继馀习:继续之前的习惯或爱好。
- 前世是诗家:说自己在前世就是个诗人,表达对诗歌的渴望和执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齐己,字道元,号龙溪,唐代诗人,生于盛唐,后期活跃于晚唐,因其诗风清新、语言自然而受到当时人的喜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齐己与僧达禅翁相识的背景下,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他在创作上的苦闷与坚持。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齐己深厚的情感与对过去的怀恋。开头两句通过怀念旧山的日子,引出与友人共度的欢乐时光,展现出诗人与僧达之间深厚的友情。后两句则转向自我反思,表达了他在创作过程中的困惑与痛苦,特别是“苦甚伤心骨,清还切齿牙”这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内心的挣扎与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诗中,齐己用“未能精贝叶,便学咏杨花”对比了自己的无奈与努力,表明他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境界,但仍在不断探索和追求诗歌的道路。最后一句“何妨继馀习,前世是诗家”则是一种自我安慰,也是一种对未来的期许,显示了他对诗歌的热爱与执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充分体现了齐己的艺术追求与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忆旧山日:表达了对过去的思念,暗示那是美好的时光。
- 与君同聚沙:说明与友人一起度过的闲暇时光,增添了温情。
- 未能精贝叶:反映出诗人对自己文学造诣的不满。
- 便学咏杨花:转向新事物的尝试,表现出一种探索的精神。
- 苦甚伤心骨:通过夸张手法,强调内心的痛苦。
- 清还切齿牙:用冷静与痛苦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力度。
- 何妨继馀习:说明对过去习惯的坚持与不放弃。
- 前世是诗家:自我认同,表达出对诗歌的不懈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痛苦与伤心的感觉比作骨与齿的痛,形象生动。
- 夸张:通过“苦甚伤心骨”来强调内心的痛楚。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对友人的珍视,表达了在创作道路上面临的苦痛与坚持,反映了他对诗歌的执着和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旧山:象征着回忆与友谊。
- 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珍贵的瞬间。
- 贝叶:代表着文学的追求与理想。
- 杨花:象征着生命的蓬勃与自然的美好。
- 心骨:表达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旧山”主要指的是:
- A. 朋友聚会的场所
- B. 诗人过往的记忆
- C. 一座实际存在的山
-
诗中“未能精贝叶”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未能专注于文学创作
- B. 诗人没有学习贝壳的知识
- C. 诗人未能精通乐器
-
“何妨继馀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 A. 放弃创作
- B. 继续创作的决心
- C. 对友谊的怀疑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齐己的《寄怀江西僧达禅翁》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往昔的怀念,但齐己的作品更显内心的挣扎与对艺术追求的坚持,而王维则更多地展现了自然与人情的和谐美。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体现了唐诗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齐己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