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昙禅师 梦中作》

时间: 2024-09-19 21:13:24

五年不入慈恩寺,今日寻师始一来。

欲知火宅焚烧苦,方寸如今化作灰。

意思解释

赠昙禅师 梦中作

作者: 白居易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五年不入慈恩寺,今日寻师始一来。
欲知火宅焚烧苦,方寸如今化作灰。

白话文翻译:

五年未曾到过慈恩寺,今天第一次来寻访师父。
如果想要了解火宅的焚烧之苦,那就看看心头如今化为灰烬。

注释:

  • 慈恩寺: 唐代著名寺庙,位于长安,白居易曾在此学习。
  • 火宅: 佛教用语,指世俗的苦难与烦恼。
  • 方寸: 指心灵或心头,表示内心的状态。
  • 化作灰: 形容心灵的痛苦和绝望,暗示一切都已化为乌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感情真挚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社会现实和人间苦乐。白居易的诗作深入人心,广为流传。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白居易未能长期入寺修行的五年间,反映了他对心灵苦痛的思考与感悟。他通过梦中造访慈恩寺的情景,表达了对人生苦难的深刻认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透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内心苦痛的深刻领悟。开头提到五年未入慈恩寺,隐含了对精神寄托的缺失和对佛法的渴望。接着,诗人以“欲知火宅焚烧苦”引出对世俗苦难的反思,说明了他对人生无常、痛苦的感受。最后一句“方寸如今化作灰”则是对内心绝望的直白表述,意在传达心灵的无奈与焦虑。整首诗通过对内心状态的描写,展现了白居易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心灵宁静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五年未曾到过慈恩寺,表明诗人与佛教修行的疏离感。
    • 第二句:今天首次来访,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渴望与期待。
    • 第三句:欲知火宅的苦,暗指世间的烦恼与痛苦,是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 第四句:心灵的痛苦已化为灰烬,象征着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心灵的痛苦比作灰烬,深刻而形象。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生命苦难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与佛法的渴望,体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慈恩寺: 象征着精神的寄托与追求。
  • 火宅: 代表世间的烦恼与苦难。
  • 方寸灰烬: 反映内心的绝望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居易在诗中提到的寺庙名是什么?
    • A) 大雁塔
    • B) 慈恩寺
    • C) 龙门寺
  2. 诗中“火宅”指的是什么?
    • A) 物质财富
    • B) 世俗的苦难
    • C) 生活的乐趣

答案:

  1. B) 慈恩寺
  2. B) 世俗的苦难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白居易的《赠昙禅师》与李白的《静夜思》,前者反映了对心灵痛苦的思考,后者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两者都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情感,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集》
  • 相关研究论文与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