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时间: 2025-01-10 22:30:49

玉粲销忧日,江淹起恨年。

带川遥绮错,分隰迥阡眠。

□□横周甸,莓苔阙晋田。

方知急难响,长在脊令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粲销忧日,江淹起恨年。
带川遥绮错,分隰迥阡眠。
横周甸,莓苔阙晋田。
方知急难响,长在脊令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忧愁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感慨。诗中提到美玉的光彩消散在忧愁的日子里,江淹(指江淹所作的诗)唤起了心中的怨恨。带着江河的远景,梦幻般的错落景致,分隔的田野上,远处的阡陌上沉睡着的景象。看似平静的田园生活中,却隐藏着急迫与无法言说的痛苦,仿佛长期以来的心声都在心中回响。

注释

  1. 玉粲:玉的光彩,形容美丽的事物。
  2. 江淹:指唐代文学家江淹,以其忧伤的诗歌著称。
  3. 带川:带有河流的地方,形容自然景色。
  4. 遥绮错:远处的美丽景色。
  5. 分隰:分隔的田野,隰为低洼的田地。
  6. 阡眠:田间小路,阡指小路,形容田间的宁静。
  7. 横周甸:指横亘的田野或田地。
  8. 莓苔:指苔藓,生长在湿润的地方。
  9. 阙晋田:阙指缺失,晋田指晋国的田地,可能暗指失去的美好。
  10. 脊令篇:脊后,象征着心中长久的感情和记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峤(约 690-758),字叔玉,号远山,唐代著名诗人之一,擅长五言绝句和律诗,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及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一个动荡的时期,诗人感受到社会的变迁与个人情感的波动。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与纷扰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惆怅。

诗歌鉴赏

李峤的《原》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作,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映射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与情感。开头用“玉粲销忧日”引出主题,表达了美好事物在忧愁日子中逐渐消逝的感受,展示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奈。接下来提到“江淹起恨年”,既可以理解为诗人对往昔的悼念,也可以视为对社会动荡的反思。诗中自然景色的描写,如“带川遥绮错,分隰迥阡眠”,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乡村图景,而这种宁静的背后却是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最后两句“方知急难响,长在脊令篇”则将情感推向高潮,暗示了内心的痛苦与无法言表的哀愁,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粲销忧日:美玉的光彩在忧愁的日子中逐渐消失,暗示美好时光的流逝。
  • 江淹起恨年:提到江淹,表达对往昔的怨恨和对失去的惋惜。
  • 带川遥绮错:描绘远处的美丽景色,表现出自然的迷人。
  • 分隰迥阡眠:田野分隔,宁静的氛围让人沉思。
  • 横周甸,莓苔阙晋田:田地的描述,暗示了诗人对往日美好生活的怀念。
  • 方知急难响,长在脊令篇:感受到内心深处的痛苦,总是伴随在心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忧愁与美玉的光彩对比,表达失去之感。
  • 对仗:如“带川”和“分隰”,展现了诗的工整和节奏感。
  • 意象:如“玉”、“江淹”、“田野”等,构成诗的情感基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诗人在对自然的赞美中,流露出深沉的思考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美玉:象征美好、珍贵的事物。
  2. 江河:暗示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迁。
  3. 田野:代表宁静的生活与内心的渴望。
  4. 苔藓:象征生命的脆弱与岁月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玉粲”指的是什么?

    • A. 美丽的事物
    • B. 悲伤的回忆
    • C. 自然的景色
  2. “江淹起恨年”中的“江淹”指的是?

    • A. 诗人
    • B. 文学家
    • C. 历史人物
  3.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 A.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B. 自然景色的描绘
    • C. 生命的无奈与思考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峤的《原》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李峤更侧重于表达内心的忧虑,而王维则展现了一种宁静的心境。
  • 李峤的《原》杜甫的《春望》:杜甫作品中多了对国家与社会的关注,而李峤则更多关注个人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峤诗文集》
  • 《唐代诗人的生平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