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时间: 2025-01-11 03:00:09

沈醉归来,洞房灯火闲相照。

夜寒犹峭。

信意和衣倒。

春梦虽多,好梦长长少。

纱窗晓。

凤帏人悄。

花外空啼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曹组 〔宋代〕 沈醉归来,洞房灯火闲相照。夜寒犹峭。信意和衣倒。春梦虽多,好梦长长少。纱窗晓。凤帏人悄。花外空啼鸟。

白话文翻译:

沉醉之后归来,洞房的灯火静静地照着。夜晚依然寒冷而尖锐。随意地和衣躺下。春天的梦境虽多,但美好的梦境却总是短暂。纱窗透进黎明的光。凤帏中的人静悄悄的。花丛外只有鸟儿在啼叫。

注释:

  • 沈醉:深醉,指饮酒过量。
  • 洞房:新婚夫妇的卧室。
  • 闲相照:静静地照耀。
  • 犹峭:依然尖锐,形容寒意。
  • 信意:随意,不拘束。
  • 春梦:春天的梦境,常指美好的幻想或短暂的快乐。
  • 纱窗晓:纱窗透进黎明的光。
  • 凤帏:华美的床帐。
  • 人悄:人静悄悄的。
  • 花外空啼鸟:花丛外只有鸟儿在啼叫。

诗词背景: 曹组是宋代诗人,其作品多以婉约清丽著称。这首《点绛唇》描绘了一个沉醉归来的夜晚,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美好梦境的渴望。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个人的生活经历或情感体验有关,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个沉醉归来的夜晚。诗中“沈醉归来”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状态,而“洞房灯火闲相照”则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温馨的氛围。随后的“夜寒犹峭”和“信意和衣倒”进一步加深了夜晚的寒冷和诗人的随意态度。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春梦虽多,好梦长长少”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渴望和现实的无奈。最后,“纱窗晓”和“凤帏人悄”以及“花外空啼鸟”则以景结情,将诗人的孤寂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融入到清晨的宁静中。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词解析:

  • “沈醉归来”:直接点明诗人的状态,沉醉可能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或逃避。
  • “洞房灯火闲相照”:通过灯火的静谧照耀,营造了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
  • “夜寒犹峭”:形容夜晚的寒冷,增强了诗中的孤寂感。
  • “信意和衣倒”:随意地和衣躺下,表现了诗人的不拘小节和对舒适生活的向往。
  • “春梦虽多,好梦长长少”:通过对比春梦的多与好梦的少,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和现实的无奈。
  • “纱窗晓”:黎明的到来,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也可能是诗人对新希望的期待。
  • “凤帏人悄”:凤帏中的人静悄悄的,增强了诗中的孤寂氛围。
  • “花外空啼鸟”:以鸟儿的啼叫结束全诗,增添了一丝生机,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孤独。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春梦虽多,好梦长长少”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和现实的无奈。
  • 象征:“纱窗晓”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也可能是诗人对新希望的期待。
  • 拟人:“洞房灯火闲相照”中的“闲相照”赋予了灯火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感慨。通过描绘沉醉归来的夜晚,诗人表达了对温馨、宁静生活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现实中的孤寂和无奈。

意象分析:

  • 洞房灯火:象征温馨和宁静。
  • 夜寒犹峭:象征孤寂和寒冷。
  • 春梦:象征美好的幻想或短暂的快乐。
  • 纱窗晓:象征新的一天的开始和新的希望。
  • 凤帏人悄:象征孤寂和宁静。
  • 花外空啼鸟:象征生机和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沈醉归来”指的是什么? A. 诗人沉醉于美景 B. 诗人饮酒过量后回家 C. 诗人沉醉于诗歌创作 D. 诗人沉醉于爱情
  2. “春梦虽多,好梦长长少”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美好生活的满足 B. 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C. 对过去的怀念 D. 对未来的期待
  3. 诗中的“纱窗晓”象征着什么? A. 夜晚的结束 B. 新的一天的开始 C. 诗人的孤独 D. 诗人的希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一个夜晚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诗词对比:

  •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对比,两者都描绘了夜晚的场景,但李清照的诗更加婉约细腻,而曹组的诗则更加简洁直接。
  • 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对比,两者都涉及梦境与现实的对比,但苏轼的诗更加深沉,而曹组的诗则更加轻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曹组的多首诗作,可以帮助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词作的详细鉴赏,有助于理解曹组的《点绛唇》。
  • 《宋代文学史》:全面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有助于了解曹组诗歌的创作背景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