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西樵》
时间: 2024-09-19 20:40: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石燕岩前自在飞。阴崖百丈护幽池。双鬟坐对寒波静,低问此时何所思。人不语,恨谁知。沾裳滴沥水声迟。暗踪泉霤穿深窈,可有微风动碧漪。
白话文翻译:
在石燕岩前,自由自在的飞翔。一百丈高的阴崖,庇护着幽静的池塘。两位女子在寒波中静静对坐,轻声询问此时心中所思。无言以对,恨无人知晓。衣裳沾湿,水声滴落缓慢。隐秘的泉水流淌穿过深邃的洞窟,不知是否有微风拂动碧绿的涟漪。
注释:
- 石燕岩:岩石上栖息的燕子,象征自由。
- 阴崖:指阴暗、陡峭的山崖,营造出幽静的氛围。
- 冷波:寒冷的水波,暗示环境的清冷和萧瑟。
- 双鬟:古代女子的发式,指两位女子。
- 何所思:询问心中所思,表达内心的迷惘。
- 沾裳滴沥:衣裳被水沾湿,水声滴落缓慢,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泉霤:泉水流淌的声音。
- 碧漪:清澈的波纹,象征着内心的涟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永正,现代著名诗人,作品多以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为主题,风格清新,语言生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西樵山,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思索,反映了人们在喧嚣世界中对宁静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 西樵》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传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思考。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充满生机,石燕岩、阴崖、幽池等意象构成了一幅静谧的画面,给人以无限遐想。特别是“人不语,恨谁知”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他人理解的渴望。
诗人在描写环境时,使用了丰富的感官语言,如“沾裳滴沥水声迟”、“可有微风动碧漪”,通过这些细节的描绘,读者几乎可以感受到那份清新与静谧,仿佛身临其境。全诗的情感基调在宁静中透出淡淡的忧伤,反映了人对内心情感的探寻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石燕岩前自在飞:描绘了燕子在岩前飞翔的场景,象征自由。
- 阴崖百丈护幽池:阴暗的山崖保护着深邃的池塘,营造出幽静的氛围。
- 双鬟坐对寒波静:两位女子在寒冷的波浪中静静对坐,体现出孤独与静谧。
- 低问此时何所思:轻声询问对方心中的想法,暗示内心的迷茫。
- 人不语,恨谁知:无言以对,感叹无人理解自己的心情。
- 沾裳滴沥水声迟:衣裳沾湿,水滴声显得缓慢,突显环境的静谧。
- 暗踪泉霤穿深窈:隐秘的泉水流淌,穿过深邃的地方,增加神秘感。
- 可有微风动碧漪:不知是否有微风拂动水面,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情感联系,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低问此时”和“人不语”,形成了音韵的和谐美。
- 拟人:水声滴落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自然美的描绘,反映了人对内心情感的探索,表达了孤独与渴望被理解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燕岩:象征自由与灵动。
- 阴崖与幽池:代表安静、深邃的内心世界。
- 寒波:体现外界环境的冷清。
- 双鬟:象征女性的柔美与温婉。
- 泉霤与碧漪:象征着生命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阴崖”有多高?
- A. 十丈
- B. 百丈
- C. 千丈
- D. 五丈
-
填空题:诗中描写的女子是坐在_____上。
-
判断题:诗中表达的情感是愉快的。 (对/错)
答案:
- B
- 寒波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对比李白的《静夜思》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可以看到两者在描绘自然景色时各有特点,李白的诗中充满了孤独的情感,而张若虚则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悠远的思念之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又各具风格。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歌选》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文学评论与分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