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待制挽词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1 14:17:18

佳城酾酒奠,长夜殒星知。

今代儒林传,诸方德政碑。

朝廷躬蹇蹇,丘壑自怡怡。

安得研几士,推穷妙万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佳城酾酒奠,长夜殒星知。
今代儒林传,诸方德政碑。
朝廷躬蹇蹇,丘壑自怡怡。
安得研几士,推穷妙万蓍。

白话文翻译:

在美好的城市中,举杯酾酒来祭奠,漫漫长夜中,星辰陨落犹知。如今的儒林传承着,四方的德政碑铭刻着美德。朝廷身处困境,山丘河谷却自得其乐。怎能找到那些博学之士,推导出万千奥妙的易理呢?

注释:

  • 佳城:美好的城市,指景色宜人的地方。
  • 酾酒:倒酒,祭奠时所用的酒。
  • 殒星知:星星陨落,长夜中依然能知晓,象征着失去和对过去的怀念。
  • 儒林:指儒家学者的群体。
  • 德政碑:记录德政的碑文,象征着良好的政治。
  • 躬蹇蹇:形容朝廷的艰难处境。
  • 丘壑:指山丘和河谷,象征自然的安逸。
  • 研几士:研究周易的人,指博学之士。
  • 穷妙万蓍:推究出周易的深奥道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胜仲,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其作品风格常常体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之际,反映了对政治现状的不满和对理想士人的渴望。诗中通过对比美好城市与朝廷困境,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诗歌鉴赏:

《方待制挽词二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考的诗作,葛胜仲通过对美好城市的酾酒祭奠和星辰的陨落,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诗的开头以“佳城酾酒奠”引入,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又悲凉的氛围,似乎在追忆逝去的美好与辉煌。接着提到“今代儒林传”,暗示着儒家文化的传承,但随即以“朝廷躬蹇蹇”转入对现实的批判,表现出作者对当时政治的失望。

诗中通过“丘壑自怡怡”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与朝廷的混乱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求。然而,最后一句“安得研几士,推穷妙万蓍”则流露出对理想士人的渴望,表达了希望能有博学之士来推导出深邃的道理,寻求解决困境的途径。这首诗在形式上严谨,情感上真挚,展现了葛胜仲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佳城酾酒奠:在美好的城市中,举杯酾酒来祭奠,展现了对逝者的怀念与敬意。
  2. 长夜殒星知:漫漫长夜中,星辰陨落依然能知晓,表达了对失去的感伤与对过去的追忆。
  3. 今代儒林传:如今的儒林传承,指代当时的知识分子,传承了儒家文化。
  4. 诸方德政碑:各地的德政碑铭刻着良好的治政,象征着理想的政治。
  5. 朝廷躬蹇蹇:朝廷身处困境,形容当时政治的艰难与失落。
  6. 丘壑自怡怡:山丘和河谷却自得其乐,表现自然的宁静与和谐,映衬人间的困境。
  7. 安得研几士:怎能找到博学之士,表达了对理想士人的渴望。
  8. 推穷妙万蓍:推导出周易的深奥道理,象征着智慧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句式对称,如“朝廷躬蹇蹇,丘壑自怡怡”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星辰的陨落比作失去的辉煌,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象征:德政碑象征着理想的政治,丘壑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国家政治现状的不满与失望,同时流露出对理想士人的渴望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出一种深刻的忧国忧民情怀。

意象分析:

  • 佳城:象征美好的生活环境。
  • 星辰:象征理想与失落,反映出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
  • 德政碑:象征良好的政治与道德,寄托着对未来的期望。
  • 丘壑:象征自然的安逸与宁静,对比人世的动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佳城酾酒奠”中的“佳城”意指什么?

    • A. 美好的城市
    • B. 破败的城镇
    • C. 农村
    • D. 乡村
  2. 诗人希望找到什么样的人?

    • A. 富人
    • B. 博学之士
    • C. 官员
    • D. 农民
  3. “丘壑自怡怡”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城市的厌恶
    • C. 对政治的期待
    • D. 对人际关系的无奈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李白的《将进酒》,展现了对生活的热情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李白《将进酒》:强调对人生的及时行乐,但与葛胜仲的沉重感相比,更多的是对人生短暂的豪情。

通过对这两首诗的对比,能更好地理解诗人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对国家与人生的不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