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云·山阴久客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
时间: 2025-01-10 23:05: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渡江云·山阴久客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
作者: 张炎 〔宋代〕
山空天入海,倚楼望极,风急暮潮初。
一帘鸠外雨,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
新烟禁柳,想如今绿到西湖。
犹记得当年深隐,门掩两三株。
愁余。荒洲古溆,断梗疏萍,更漂流何处。
空自觉围羞带减,影怯灯孤。
常疑即见桃花面,甚近来翻笑无书。
书纵远,如何梦也都无。
白话文翻译
山边空旷,天际与海相接,我倚在楼上眺望,远方风急,傍晚潮水刚开始涌动。一帘雨打在鸠外,几处闲田,隔着水田传来春耕的声音。新烟袅袅,柳树已经禁止了春意,想起如今的西湖已经绿意盎然。犹记得当年我深居简出,门前掩映着两三株花木。愁苦依然。荒凉的洲渚与古老的水洼,断了的水草和疏落的浮萍,更是在何处漂流。自觉羞愧而心情减弱,影子在灯下显得孤独。常常怀疑能否见到桃花般的面容,近来总是翻看信件却无书可寄。即使书信遥远,又如何能梦见呢?
注释
- 鸠:即斑鸠,常与春天、雨水等意象相关,象征着春的到来。
- 闲田:指的是空闲的田地,暗示宁静与安逸的生活状态。
- 新烟禁柳:指烟雾缭绕的景象,这里可能象征着春天的来临被柳树的芽叶遮掩。
- 深隐:深藏不露,暗示诗人的隐居生活。
- 荒洲古溆:指的是荒凉的洲渚和古老的水洼,描绘出一幅孤独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炎,字公权,号少华,宋代诗人。其作品以清丽见称,善于抒情,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他的诗风清新,情感细腻,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渡江云》作于宋代,在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西湖春色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愁苦之情。
诗歌鉴赏
《渡江云》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开头部分描绘了山海相接、潮水涌动的景象,给人一种开阔而又孤寂的感觉,仿佛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惆怅。
随后,诗人回忆起当年在西湖的悠然自得,那些曾经的美好如今已成追忆,生动地传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惋惜。诗中提到的“深隐”、“门掩两三株”,不仅展现了诗人的隐逸生活,也暗示了他与外界的隔绝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最后几句,诗人自省于孤独的状态,写到“影怯灯孤”,表现了他内心的孤寂与失落。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又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张炎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空天入海:描绘开阔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苍茫的感觉。
- 倚楼望极,风急暮潮初:表现出诗人远眺的姿态,透露出他对潮水的细腻观察。
- 一帘鸠外雨,几处闲田:通过细节描写,展现春天的生机和宁静。
- 隔水动春锄:意象生动,表达春耕的气息。
- 新烟禁柳,想如今绿到西湖:对比的手法,强调时间的流逝与春天的美好。
- 犹记得当年深隐,门掩两三株:回忆往昔,透露出诗人对过去的眷恋。
- 愁余:简短却直白的愁苦。
- 荒洲古溆,断梗疏萍:景象的描绘,传达出诗人的孤独感。
- 常疑即见桃花面: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怀疑。
- 书纵远,如何梦也都无:最终的失落感,表现出对远方的思念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相结合,形成鲜明的意象。
- 对仗:如“倚楼望极”、“风急暮潮初”,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拟人:通过情感化的描写,使自然景观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致的描绘和对往昔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孤独现状的感慨。诗歌的情感基调是愁苦的,流露出对人生无常与时光流逝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空天入海:象征着开阔与孤独的境地。
- 鸠外雨:象征春天的柔美与生机。
- 新烟禁柳:暗示春天的枝叶被笼罩的状态,增添了层次感。
- 桃花:象征美好与希望,表达了对爱情及美好生活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山空天入海”所描绘的意境是: A. 开阔与孤独
B. 繁华与热闹
C. 安宁与美好 -
诗中的“愁余”主要表现了诗人的: A. 高兴
B. 愤怒
C. 忧伤 -
“书纵远,如何梦也都无”表达的情感是: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现实的无奈
答案
- A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张炎 vs. 李白:两位诗人都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张炎的细腻与李白的豪放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