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令·元宵似是欢游好》
时间: 2025-01-11 14:28: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平原不似高阳傲。促席雍容陪语笑。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拚醉倒。
白话文翻译:
元宵节的夜晚正是游玩的好时光,更何况此时公堂上民事纠纷也少。万家灯火齐聚春台,十里之内的神仙都迷失在海岛之中。平原地区的欢庆氛围并不比高阳节日的傲然独立逊色。聚在席间的宾客们温文尔雅,伴着言笑欢声。坐在这里的客人中最富情感,甚至不惜与玉山一较高下,醉倒在欢愉中。
注释:
- 元宵:指元宵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象征着团圆和欢庆。
- 公庭:指法庭,这里暗指民间纠纷较少,气氛轻松。
- 游赏:游玩欣赏,指人们在节日中外出游玩。
- 春台:指春天的台上,这里可能是指游玩聚集的地方。
- 神仙迷海岛:形容美丽的景色令人陶醉,像神仙一样迷失在其中。
- 高阳:高阳节是古代重阳节的别名,象征着节日的欢庆和骄傲。
- 促席:指聚在一起吃饭或饮酒的情景。
- 不惜玉山拚醉倒:形容宾客们不惜代价享受快乐,甚至愿意与美酒较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兼具豪放与婉约的风格,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宵节期间,正值节庆,人们欢聚一堂,气氛轻松愉快。苏轼通过描写节日的欢愉,表现出对生活乐趣的追求和对人际交往的珍视。
诗歌鉴赏:
《木兰花令·元宵似是欢游好》通过描绘元宵节的欢庆场面,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中开头便以“元宵似是欢游好”引入,直接表达了对节日的期待和赞美。接着,作者提到“何况公庭民讼少”,这一句不仅描绘出节日的欢愉氛围,也反映了人们在欢乐时光中抛弃烦恼、和谐共处的状态。
诗中描绘的“万家游赏上春台”和“十里神仙迷海岛”,展现了元宵节的热闹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人们在春天的美好时光中,尽情享受生活的场景。尤其是“十里神仙迷海岛”一句,形象地表现了节日的美好与神秘,仿佛人们在其中可以忘却一切烦恼,沉醉于这片美丽的天地。
此外,诗中“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拚醉倒”更是把聚会的欢愉推向高潮,生动描绘出宾客们在欢笑中畅饮共欢的场面,体现了亲密的友情和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中,苏轼用轻松活泼的语言,传达出一种对欢乐和美好生活的向往,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展现了他乐观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元宵似是欢游好:元宵节的夜晚是游玩的好时光。
- 何况公庭民讼少:再加上此时法庭上的纠纷少,气氛更加轻松。
- 万家游赏上春台:无数家庭在春天的台上游玩赏景。
- 十里神仙迷海岛:十里之内的美景令人如神仙般陶醉。
- 平原不似高阳傲:平原的欢庆氛围并不逊色于高阳的节日。
- 促席雍容陪语笑:在宴席上,大家温文尔雅,伴着谈笑风生。
- 坐中有客最多情:坐在这里的客人中,有情感最深厚的人。
- 不惜玉山拚醉倒:他们甚至不惜与美酒较量,醉倒在欢乐中。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十里神仙迷海岛”,用“神仙”来形容人们的陶醉。
- 对仗:如“万家游赏”和“十里神仙”,形成和谐的音韵。
- 排比:通过并列的句式增强节日的热闹气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元宵节的赞美,强调了节日中的欢乐、亲密的友谊和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苏轼乐观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元宵:象征团圆和欢庆。
- 春台:象征春天的美好与希望。
- 神仙:象征理想与美好的追求。
- 酒:象征欢乐与放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元宵节象征着什么? A. 毕业
B. 团圆
C. 旅行
D. 劳动 -
在诗中,苏轼提到的“公庭民讼少”指的是什么? A. 法庭案件少
B. 人们不再争吵
C. 生活愉快
D. 所有选项均正确 -
诗中“十里神仙迷海岛”形容了什么? A. 美丽的景色
B. 人们的陶醉
C. 节日的热闹
D. 以上皆是
答案:
- B
- D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描绘节日的欢乐气氛。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的饮酒诗:两位诗人在饮酒时的情感不同,苏轼更注重友情和生活的乐趣,而李白则更多表现个人的豪情与孤独。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