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宇法微茫久失真,时闻鼎贴尚精神。小诗试向铃斋乞,近舍远求公勿嗔。
白话文翻译:
宇宙间的法则微妙而难以捉摸,久已失去其真实性,但时常听说鼎帖仍然保持着它的精神。我尝试写这首小诗向铃斋乞求,无论是近处还是远处寻求,请您不要生气。
注释:
- 宇法:指宇宙间的法则或规律。
- 微茫:微妙而难以捉摸。
- 鼎贴:指古代的鼎文或鼎帖,这里可能指珍贵的书法作品或文献。
- 铃斋:可能是指某人的书房或居所。
- 乞:请求,乞求。
- 近舍远求:无论是近处还是远处寻求。
- 公勿嗔:请您不要生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诗可能是赵蕃向某位收藏家或书法家乞求鼎帖的诗作,表达了他对古代文献的珍视和对书法艺术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赵蕃对古代鼎帖的向往和珍视,希望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请求,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传承的愿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宇法微茫”和“鼎贴尚精神”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对传统文献的珍视。诗中“小诗试向铃斋乞”一句,既展现了作者的谦逊态度,也体现了他的诚挚请求。最后一句“近舍远求公勿嗔”则是一种委婉的表达,希望对方不要因为自己的请求而生气。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艺术追求的执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宇法微茫久失真”,通过“宇法”和“微茫”两个词,描绘了宇宙法则的微妙和难以捉摸,暗示了古代文化的深奥和难以理解。
- 第二句“时闻鼎贴尚精神”,用“鼎贴”和“尚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献的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 第三句“小诗试向铃斋乞”,通过“小诗”和“乞”两个词,展现了作者的谦逊和诚挚。
- 第四句“近舍远求公勿嗔”,用“近舍远求”和“公勿嗔”表达了作者的请求和希望对方不要生气的愿望。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宇法微茫”和“鼎贴尚精神”的对比,突出了古代文化的珍贵和传统文献的精神。
- 委婉:通过“小诗试向铃斋乞”和“近舍远求公勿嗔”的委婉表达,展现了作者的谦逊和诚挚。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对传统文献的珍视,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的愿望。
意象分析:
- 宇法:象征宇宙间的法则和规律,体现了古代文化的深奥和难以理解。
- 鼎贴:象征古代文献和书法艺术,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珍贵和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鼎贴”指的是什么? A. 古代的鼎文或鼎帖 B. 现代的书法作品 C. 古代的绘画作品 答案:A
-
诗中“铃斋”指的是什么? A. 书房或居所 B. 古代的鼎 C. 现代的书法作品 答案:A
-
诗中“公勿嗔”表达了什么? A. 希望对方不要生气 B. 希望对方不要笑 C. 希望对方不要说话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江南风光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诗词对比:
- 赵蕃《从赵常德觅鼎帖》与苏轼《赤壁赋》:两者都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的愿望,但赵蕃的诗更加注重对古代文献的珍视,而苏轼的赋则更加注重对历史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赵蕃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中国书法史》:介绍了古代书法的发展历程,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鼎帖的历史和文化价值。